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没钱了(1/2)
6承启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英明武,他只是庆幸这个时代能臣辈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随便找个大臣出来,做出的政绩都能吓死。这可不是后世那些唯经济论的“政绩”,而是实实在在地治理地方,为百姓着想的官,才能升到中枢。不然的话,嘿嘿,你早就被吏部和监察司的双重考核下淘汰了,哪里还能站在大庆殿?
像张方平,好似名声不显,哪怕是在历史上,也没有多少知道有这一号
物。
确实,他不过是制科出身,中了茂才异等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学历”上矮了家一
。可
家办事能力牛啊,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滁州、江宁府、杭州、益州等地长官,每一份工作都做得极为出色。后来6承启升了原御史中丞李然,御史中丞缺个
,思来想去,本来打算用司马光的,但司马光已经
了内阁,只好想到和司马光关系不怎么好,但却一样刚直不阿的张方平了。
也正是有了这等用心办事的官,且不论他们是不是真心对待百姓,还是只一心为了升官,但他们在任上的所作所为,确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好处。再加上大政策没有什么错漏,所以这几年来大顺的发展,可以用一千里来形容。
若是用后世国民生产总值来算的话,6承启估计大顺这七年来,gdp应当是升了5o%以上,甚至翻两番也不稀。
无他,解放了民众的生产积极而已。
原先少地,没地,没户籍的农户得到了田地,哪里能不死命耕作?
不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则到丝绸厂、瓷器厂、棉纺厂、制糖厂、造船厂……这些雇工的厂去,不仅能当个学徒学点一技之长,还有工钱拿,有饱饭吃。如果时来运转,说不定就在厂里当“官”了,能管几个,那是真的不用愁了。学徒熬成师傅,能带徒弟了。
再加上全民识字识数的蒙学建立,养济院、施药局、福利院等等利民措施,已经鲜少听说有冻死,老无所养的
间惨剧发生。灾荒年间也不用怕,当地设有常平仓,能顶一时之需。又有大运河,贯通南北;海运便利,运送粮食不在话下。
任何一个外国到了中原,都道是进了“伊甸园”,认为这里是真正的天堂。
州城繁华喧嚣,乡村犬相闻,一派盛世景象。
但这好似眼前假象,因为很不合时宜地,有一个臣子端着朝笏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6承启定睛一看,也感到大是疼:“林卿,你有何事要奏啊?”
原来此便是户部尚书林镇中。
按理说,林镇中今年已然四十有六,官职拜到一部尚书,应该再往上面升的。但很遗憾,他的起点太高了,再加上大顺能让辈出,他一时间就被遗忘在角落,继续做他的户部尚书去了。
不过林镇中也不急,他才四十几岁,终有一能官至宰辅的。哪怕不能
阁,也能弄个参知政事、左右仆
当当。如果一味强求,说不定被皇帝记住了你,厌烦了你,你就离被贬出京不远了。
当然了,一味隐忍又不行,还能弄出点声响出来,让满朝文武都知道,想要拿钱,还得经过他林镇中的手才行。
如果说皇后周芷若掌管着6承启的私钱袋,那林镇中就掌管着大顺的钱袋。面对这位财爷,满朝文武没有谁敢过份得罪林镇中的,万一他卡你衙门的经费,你哭都没地方哭。
家也是按章程办事啊,你把明年计划用度写出来,还得
确到一文钱,不然户部都不批,你能奈他何?
6承启也觉得林镇中是个才,但他也实在太能闹腾了,现在6承启不怕见到御史官,最怕见到林镇中这个死要钱的。因为林镇中一开
,就是说国库的问题。
确实也难为了他,大顺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拆东墙补西墙,林镇中都快把发给抓光,却也挤不出几个钱银出来。他一再上奏要求增加农税,却被6承启一次次驳回。理由很简单,大顺百姓都穷成这样了,你还增加农税,这不是要
进
绝境嘛!
其实6承启怎么都想不通,户部都有皇家银行在手了,怎么还会缺钱?
其实6承启是没看到大顺的开支,造船、军饷、俸禄、军器监、大运河……哪一项不是要钱的?
如果大顺像历朝历代那样征徭役的话,或许能节省很多开支。但6承启坚决不肯,说什么秦亡于政,今我大顺开征徭役,岂不是又一个
秦?
如此一来,都是苦了林镇中,东凑西凑,好不容易挤出一点钱银来,转眼间又没了,真是欲哭无泪啊!
“陛下,国库近来空虚,不知船舶司那边,这月关税几时才能库?”
百官也猜到了,林镇中开声,肯定是讲钱的问题。
现在对于6承启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没钱。财政每年都是赤字,让看了都心慌慌。但幸亏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