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不发威你当我病猫?(1/2)
6承启的不屑是有原因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原先是出自太祖时的宰辅赵普。
时有史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言普山东
,所读者止《论语》,高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是说《论语》只是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大顺甫立,根基未稳,在儒家学派的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被炮制出来并不胫而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
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再次,赵普贵为宰相,位高权重,但读书不多。所能炫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仅是一部《论语》而已。
现在这些文官还抱着“半部论语治天下”,实为可笑。
赵普那个年代没读过多少书都能做先生,是因为在前朝统治下,百姓生活困顿,根本没有闲逸致读书。赵普虽然读书少,但
家有真才实
,要不然也做不到宰辅。这些文官看不到本质,只看到“半部论语”,真是可笑至极。
如果真的能“半部论语治天下”,又何必要律法,要军队,要衙门?百姓自治就好了嘛!
不可否认《论语》是经典诗书,但这也太夸大《论语》的作用了。在6承启看来,《论语》在修身上面确实有作用,劝学好不遗余力。但真的靠《论语》治天下,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哪怕是把儒家典籍一起管上,也治不了国的!
做了皇帝的,大多懂得这个道理。儒家只能用来稳定社会,却打不了仗。要想真正治国,非得在法家、兵家、墨家机关术上面下功夫不可。
礼法杀不见血,这是6承启最为痛恨的一件事。如今有法可依,若哪个村正、里长、族长敢再用家法杀
,6承启会让这个里长、村正、族长见识一下什么叫“国法”!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违啊!今匠地位一再提升,时
长久,绝非正道!”
一个臣子端着朝笏,激愤地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大帮臣子站出来,打定主意抱团对抗新政的了。其实6承启都明白他们的小九九,不就是从心底里瞧不起那些工匠吗!在他们心中,工匠无不是“苦哈哈”的,衣衫褴褛的,现如今过得比他们还要好,作为一个先前高高在上的官,哪里忍受得住?
6承启好整以暇,说道:“那敢问众卿,哪个才是正道啊?”他是越来越习惯和稀泥了。反对新政的,只要拖泥带水拉过去,过得几,就沉寂了下来。见大顺如今国力蒸蒸
上,总会有些
心中“不平衡”的,要跳出来彰显一下存在才能心满意足。
“回禀陛下,当然是儒术方为正道!”
“臣附议!”
……
又是一阵群汹涌,6承启却兴致缺缺,很想把眼皮垂下来睡上一觉。这些文官每回都是这样,旁敲侧击地诋毁新政,就不能有点新意?
“怎么,朕不曾听说,儒术地位受到冲击啊?”6承启故作惊讶地说道,“难道去年科考,有篡改试题不成?”
见高高坐着龙椅的6承启装傻扮懵,满朝文官有点不爽了,纷纷跳出来道:“启奏陛下,若是工匠地位一再提升,后难免会危及儒术地位。秦朝二世而亡,皆因法家;春秋无义战,皆因兵家作
;墨家机关术,乃技
巧,能比得稻麦,可是能吃?是以臣以为,应当恢复周礼,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6承启眉一挑,如同一只清醒过来的狮子,猛地盯住了那个官员。
那个官员倒也硬气,嗯,或许是缺心眼,见不到6承启的脸色都变了,还是侃侃而谈:“汉武帝独尊儒术,方能驱除匈,威震大漠;秦皇以法家治国,则二世而亡,陛下,臣以为……”
“你以为什么?你以为你是朕?”6承启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你倒想手军队,以文官领兵!”说到这里,6承启已经怒发冲冠,差点没拍案而起。
这句诛心的话,终于让这个官员醒悟了过来,吓得趴倒在地,跪着说道:“陛下明鉴,臣绝无此意!”
这时候,在场的文官都看明白了,他的仕途算是到了。诋毁新政也就罢了,眼前的皇帝这些年来已经经历得多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还提独尊儒术,岂不是想再恢复元绶时文官领兵?这皇帝什么都能忍,万万不能忍有
想要
手军队。你不见,现在枢密院里面的枢密使,枢密同知,甚至下面的文书,哪一个不是行伍出身?就凭你也想
手军队,元绶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