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1/2)
辽国亡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耶律洪基下了退位诏书后,辽国就成了历史。
献俘过后,耶律洪基等一百多,被安排在上林苑旁边的一个大庄园里面,虽说衣食无忧,但外面却有无数禁军把守着。这个庄园,
得出不得。如无意外,这些辽国皇室,是会被囚禁至老死的。
但耶律洪基不会寂寞,因为有一个,比他早到了好几年——
趾的大越太子李仁宗。大越皇帝李
尊已经死了,但他的儿子却在这里休养生息。李仁宗到这里的时候,才两三岁,十余年过去了,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
听闻耶律洪基来了,李仁宗也是研汉文化之
,连忙上前拜候,甚至还做主,把他的姊姊,许配给了耶律浚。
两个亲家真的是“一见如故”,“肝胆相照”,抱痛哭不已。
痛哭过后,耶律洪基也接受了现实,在这个庄园里面悠闲地生活起来。
耶律洪基和李仁宗成了忘年,两
无话不谈,把酒言欢,下棋写诗,研论歌赋。一
,耶律洪基和李仁宗在树荫下,又各自抱着一壶刚刚推出市场的“烧酒”,下起了围棋来。
看着棋盘里的黑白子,耶律洪基好似又见到了当千军万马奔腾的景象,心中感慨良多:“你说,下一个到来的皇帝,是谁?”
李仁宗一愣,然后颇为落寞地说道:“我不理那些俗事了,在这里还想着外面,自寻烦恼啊!”
耶律洪基执意地说道:“我都来了,其他还能跑得掉?依我看,高丽王、回鹘王、黑汗王都得来!还有那个什么东瀛天皇?他肯定会被记恨上的,没什么事取个天皇的名字,不是自寻苦恼吗!”
李仁宗不确定地说道:“其余的我不清楚,但回鹘有什么‘回回炮’,比大顺也不弱啊!”
耶律洪基哂笑道:“‘回回炮’?不还是投石机!就算威力大些,能打到几里?大顺的火炮,能打得到十里远!”
李仁宗叹了气:“大顺还是崛起了,就没有我们生存的余地了……”
耶律洪基也落寞地喝了一猛烈的烧酒,半睁着朦胧醉眼,苦笑道:“是啊,朕的大辽都亡了,说这些也没用了……”
两也没心思下棋了,你一
酒,我一
酒地喝着,很快便双双醉了,抱在一起,抱
痛哭。后来双方家眷来拉,怎么都拉不开。
长安城,皇宫内。
两个风尘仆仆的官员,正被6承启召见着。
“两位卿家,辛苦了!”6承启真意切地说道,“你们为大顺,做出了一个前无古
,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啊!朕代天下百姓,谢过两位卿家!”
说罢,6承启对他们鞠了一躬,吓得这两手忙脚
,连忙把6承启扶直了身子:“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这两,正是工部尚书李诫和钦天监监正陈荀。他们奔波劳累,主持黄河疏浚,挖通大运河的工作,已逾十余年。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
。今有李诫陈荀挖运河,十余年不曾回京。
大顺的运河,拓宽开山阳渎,又开通济渠,连结洛、黄、汴、泗诸水达于淮河。而后又拓宽浚
江南运河以达杭州,同时由洛阳附近凿永济渠通卫河,经临清转幽州,再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大运河全线通航之后,大大缩短了航道,甚至连通了长安、洛阳和幽州三地,不仅使得黄河之水有去处,不会再泛滥成灾,还使得长江连通了黄河,水运更加便利。
虽然糜费颇多,至今已然用去了万万贯钱财。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明眼都看得出来,大运河对于商业发展的意义。
再加上海运,即便后长安不产粮了,江南的粮食,也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整个中原,连成了一片,互通有无。
有了大运河,6承启更有信心了。他知道,只要有大运河在,坚持种树,保持水土,就不怕黄河泛滥了。有大运河在,南方的粮食也能补给北方,在小冰河时期,这更为重要。有了粮食,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再一个,就是商业。路通则财通,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沿线全都是经济繁荣的地方。
百姓一旦富裕起来了,还怕没有钱银买东西吗!
“使得,绝对使得!”
6承启缓缓直起了身子,沉声说道:“两位卿家的功绩,朕记得一清二楚。洪祥五年,天降雨,黄河将决
,是你们化险为夷;洪祥八年,黄河沿岸雨水过多,也是因为运河之故,方能排险解难;洪祥十年七月辛卯,大名府、馆陶、永济、清阳、澶州水位告急,也是你们身体力行,亲自督阵,才能保得住黄河没有决
。次年,大名府之夏津虽决
,但也不过漫上了一些而已,不成大患。洪祥十三年,天再降
雨,却始终奈何不得黄河水位,非大运河之功耶?”
陈荀和李诫都被感动了,他们没想到6承启真的记得清清楚楚,红着眼眶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