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打破的铁饭碗(1/2)
我的1982正文卷第八百八十六章打的铁饭碗?李忠信最近一段时间在闲暇之余,经常会看看这个时候的报纸,看这个时候的新闻和广告。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听新闻联播是一件享受的事,看广告,更是让
感觉到一种愉悦的事
。
李忠信觉得,这个时候的广告虽然看起来,和后世那种动辄几千万几亿元的大制作没有办法去比,但是,各个广告都十分经典。
李忠信虽然是重生过来的,但是,他对于报纸和广告还是相当看重,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互联网。
中国发生的大事小,上到国家的政策,下到法律法规等等这些,都会在新闻当中提现出来,要是有什么事
的话,新闻第一时间就播出了。
当李忠信看到中国第一部产法即将要实施的时候,他才想到,这个时候中国即将开始
产一些企业,也开始实行承包企业了。
这个产法出台以后,国企改革方案就会应声而出,到那个时候,中国私营或者是承包经营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中国的企业将会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洗牌。
李忠信看到,报纸上面写着,1986年8月3,在沈阳市
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工商局的负责同志宣布:连续亏损10年,负债额超过全部资产三分之二的沈阳防
器械厂在“
产警戒通告”一年期限内,经过整顿和拯救无效,宣告
产倒闭。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产的企业,社会主义企业不存在倒闭问题的传统认识与做法到此画上了句号。
李忠信在重生以后,耳边听说最多的就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也要端上一个铁饭碗,只要进国营厂子,这一辈子就什么也不用愁了。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让所有们都共同富裕的国家,国家的厂子是永远不会倒闭的。
有这个论调的不单单是江城那边的少数
,而是全国
民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一种看法和认识,所以呢!他们的工作积极
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只有让他们见识到了工厂也会倒闭以后,他们慢慢才会转变他们的那种老旧的思想。
就在一年前,沈阳市民政府依据《沈阳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对市衣机三厂、五金铸造厂和防
器械厂发出了“
产警戒通告”,这一重大举措,震惊了国内外。
美国《时代》周刊就此撰文评论:“一个在西方并不罕见的现象,成千上万的工被警告说他们的公司陷
了困境,他们的工作也将保不住这回,这种现象不是在底特律或里昂或曼彻斯特,而是在中国东北部的沈阳。”
一年以后,沈阳防器械厂将这一切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
大多数对于这个事
还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哪怕是这件事
已经上了新闻和报纸,
们也觉得这个事
不是真的。
这个时候,虽然沈阳防器械厂
产了,但是,
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方面,更觉得,这个事
只是一个个例,那个厂子应该是厂长没有搞好,把厂子活生生地弄
产了。
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的国营厂矿,大部分东西都是国有资产,只要是自负盈亏了,那么,国营厂子就会有很多厂子资不抵债,倒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大环境和大气候所影响的。
就好比这个沈阳市防机械厂,这个防
器械厂始建于1966年,原是沈阳变压器厂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安排家属就业组建起来的一个职工家属生产组。
几经变革以后,在1983年被改名为沈阳市防器械厂,工厂那时候
得热火朝天,1983年一年,厂子已经
出了起色,算得上是一家不错的单位。
可1984年后,厂子三天两换主管单位,什么
都能够在厂子指手画脚的
伸手,什么
都能够做出来各种各样的决策,加上各种原因,到了1984年底,厂子连续亏损以及欠下大笔外债,欠债总额已高达48万元。
48万元,对于忠信公司来讲,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防机械厂来讲,在八六年的时候负债48万元,那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沈阳市政府那边有过具体的统计,在1984年上半年,仅根据冶金、轻工、化工等11个工业局测算,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这本是一个应让为之心焦的局面,但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下,这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求发展的渴望。
工们混
子,厂长更是混
子,他们觉得,哪怕是工厂不运行了,他们生活方面等等也会有所保障,毕竟是国家的厂子。
工们混
子,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政府是不会不管他们的,厂子倒闭不倒闭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厂子倒闭了,政府也会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无非就是从东门进变成了从西门进,兴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