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原来你一直在(2/3)

待做出米来就当早餐了,她心想。

她称出三斤大米,用水洗净晾后准备磨,这才发现自家没有石磨。陈氏说整个村只有祠堂门有,是全村公用的,过节时候村民们要做糍粑,就把米拿到那里去磨成,如果去的多了,还要排队。

小寒便让父亲赶紧去把大米磨成。同时又给立夏一个任务:给自己找一个圆形的大竹筒,在竹筒底端戳上十个小孔,在做一个带把手的木塞。

立夏知道小寒在琢磨新鲜吃食,也不问缘由,闷声不响地去做了。

小寒非常满意:自己这个哥哥是个实型的,并不说话,但给他的任务总能圆满完成,太可靠了。

过了半个时辰,林进财回来了。小寒便请陈氏在一边指导,她要把米调成糊状,但不知加多少水合适。

陈氏看了看米的量,先加了半瓢水进行搅拌,小寒觉得太稠了,又让她加了点水,如此反复,终于调成不稀不稠的糊状,小寒非常满意。

然后她点上火,用米糊用蒸笼蒸熟,米就变成了片状。待冷却后再用刀切成筷子大小的条状,这就成了,这样制成的就叫切

小寒很兴奋,连忙把昨剩下的大骨汤倒锅里烧开,把切好的瘦片搁进汤里煮熟,然后把切放进去,再放几片洗净的青菜叶、切碎的红辣椒,出锅时撒上小葱,搁点切好的辣白菜,成了。

一碗碗香、色泽好看、又酸又辣的米端上了饭桌,全家正饿得肚子咕咕叫,闻着香味不停咽水。他们都知道今天早上有好东西吃,所以宁愿饿着肚子等待。

待大家坐定后,小寒宣布“开吃”,几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小寒也迫不及待地夹了一送进嘴。米柔滑,汤鲜美而不腻,再加上辣白菜的辣味刺激,简直太有食欲了。

林进财和立夏都吃了两碗、连春分都吃了一碗半。只有陈氏和小寒饭量小些,一碗下肚,再把汤喝净,便再也装不下了。

“真是太好吃了,小寒,你怎么想到做这个米的?”陈氏笑着问道。

“因为春分贪吃呗,所以我才想着好法子去做好吃的,好满足我们的小馋猫的馋嘴。”小寒戏谑地笑道。

大家都笑了,而春分不但不气恼,而且反而觉得自己也立了功。自己的馋就是姐姐发明新菜的动力啊,要是自己不馋,姐姐没有动力,全家不就吃不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了。

小寒不得不佩服他强大的思维以及厚如墙壁的脸皮,这也是一种能耐不是?

吃饱了,接下来半天,小寒又准备开始研究另一种米——榨了,这才是上回她告诉韩桂宁的与螺蛳有关的——螺蛳,也是前世她的最

做螺蛳可比做切麻烦多了,小寒首先把十斤大米用水泡一个时辰,然后又让林进财去村里把大米磨成米浆——过完年,该让给家里做一个石磨了,老去村里太不方便。

林进财把布袋套在木桶上,快速地推动着石磨,米浆便慢慢地流到布袋里。磨完后,把布袋扎紧,回到家后把布袋搁在木桶把上,再在木桶的两边用扁担叉固定,这是为了尽快沥水份。

两个时辰后,布袋里的米浆水份都沥了,形成了一大团米团。

接下来,把煮熟的米饭按五分之一的比例捣成米糊后,和沥的米浆一块充分揉和,就得到了做螺蛳的米团。

然后,小寒让陈氏用大锅烧上一锅开水,然后把米团放立夏之前做的那个竹桶里,接着小寒使出吃的力气使劲推着木塞往下压,米团就从底部的小孔压出来,形成一条条圆形的米,米直接掉下面装满开水的大锅里,烫上十多秒钟后就捞出来放到放到筲箕里。

筲箕是一种用竹篾编的淘菜或米的竹器,上面有许多细条小槽。

这种米因为要用力挤压,给榨出来,所以就叫榨

立夏见妹妹很吃力,连忙体贴地接过去替她压,小寒见哥哥和娘两个可以搞定,就着手准备螺蛳汤。

昨夜小寒已经把螺蛳用清水泡上,让螺蛳把泥吐净。先把螺蛳捞出来沥水,然后把锅烧热倒上油,倒螺蛳,用葱姜蒜、辣椒、八角翻炒。约炒了十多分钟,估摸着螺蛳已经味了,再倒米酒,放大骨、盐,加上水用小火慢慢熬煮。得熬上五个时辰才好呢,今晚是吃不上了,只能等到明天。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晚了,小寒累得够呛,也没力气再做饭了。陈氏把早晨剩的米按照小寒的方法又煮了一锅,大家狼吞虎咽地吃了。虽然是第二次吃,但大家仍然吃得很香,汤也全都喝了。

把夜里添柴加火的事代给了爹之后,小寒放心地倒就睡。

今夜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风呼呼地刮着,只有几颗星星在夜空上孤单地眨着眼睛。

“月黑杀夜,风高放火天。”东琅镇,三更时分,一个三进的院子里,突然墙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