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我不是满级导演,也没有系统(1/3)
《鬼吹灯》的订阅仍在节节走高,《诛仙》网络连载版的各项数据增长则陷了停滞。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实体版《诛仙》的印22万套、11o万册几乎全部售罄。
其中装版的2万套早已被抢购一空,而平装版的第5册也早已经卖断货,前4册还有少量库存。
新芽出版社的总经理也不是笨蛋,早就预判了形势,开始下单加印,第二次印刷的5o万套已经快要付了。
印的22万套,购买者有一大半是《诛仙》的丝,购买实体版的目的是收藏,或是为了直接看结局。
但也有一部分书籍,是流了并不属于网文读者的
手里。
上市一个星期了,部分读者已经看完,开始在网上留言评论。
总的来说,是好评大于差评吧。
这些读者群体对文字方面,有着比网文读者更高的要求。
一般的网络在他们看来会觉得文字粗鄙,不忍卒读。
但《诛仙》对他们来说还算勉强能眼。
而《诛仙》的剧,又继承了网络的特点,比他们平时阅读的更加曲折、
彩,节奏更快。
所以他们对《诛仙》的接受程度较高,大部分觉得,说《诛仙》是经典那就太过分了,但确实不失为一本可读
较强的通俗读物。
而在网络的读者群体中呢,则是将《诛仙》奉为经典。
你们说《诛仙》算不上经典?有种来战啊!
大量的争论,让《诛仙》的热度持续不退,也就吸引了更多的注意。
电商网站“woI”、“探宝网”虽然早已卖断货,但都有大量的读者下了订金。
而FIndeR电子阅读器的官网也有不少读者留言,希望FIndeR尽快收录《诛仙》。
由于《诛仙》的火,新芽出版社尝到了甜
,这几天一直在纠缠着范玉弘谈《仙剑》的出版。
为什么不谈《鬼吹灯》?
因为《鬼吹灯》的电子版成绩太好了,杜采歌暂时不想谈。
虽然还没有卖出有声电子书的版权,但已经低价授权了一些广播电台进行有声改编(仅可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中使用,如果集结出售等需要另外收费)。
所以其受众已经不再局限于网文读者,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如果再按照14%的版税,已经不太合适。
这样一本注定会大卖的,哪怕新芽出版社其实是自己的嫡系,杜采歌也不打算低价卖掉实体版权。
而且,实体版的《鬼吹灯》,假设平均25万字一册,一册定价35元,一年内顶天了销售3oo万册。杜采歌就算拿到18%的高版税,换算下来,也就是每千字7.56万元的税前收。
而电子版呢?《鬼吹灯》现在的均订已经在朝着3o万迈进,每千字的订阅是o.5元,3o万次订阅就是15万元,而杜采歌的分成是7o%。
算下来,他能拿到1o.5万元每千字。
远实体出版的收。
所以杜采歌打算再观望一下,等待《鬼吹灯》先把电子订阅的潜力榨,把该赚的钱都赚了,然后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之后,再开启实体出版谈判。
大华国比地球上同时期中国允许的版税率高一点,最顶尖的作家能拿到2o%的版税。
杜采歌希望《鬼吹灯》能拿到18%的版税,但这个数字现在真的不太现实。
所以他宁愿等等,让《鬼吹灯》的碑再酵一阵。
反正电子版照样能让他赚钱。
而作为热卖《诛仙》的作者,新芽出版社又急需他的另一部来接档《诛仙》,最好同样是仙侠类。
而在几位资编辑和主编看完了杜采歌给他们的《仙剑》前8万字,以及作品大纲后,新芽出版社立刻做出了判断:《仙剑》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一本书。
而另一方面,杜采歌并不打算亲自撰写《仙剑》的后面几卷,这次谈判只谈卷一,后面的几卷要后再谈。
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仙剑:卷一》将与仙剑的网络版本同步布,布时间暂定为7月15。
而《仙剑:卷一》的版税提升到了15%。
虽然只比《诛仙》高了1%,但其实《诛仙》已经是给了个友价了,通常一流的作者才能拿到12%以上。
而杜采歌作为新就拿到了14%,第二本书肯定要让一点步的,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印3o万册(25万平装版,5万装版)。
并且对方还要预付9o万元(税前),在7月1前打
杜采歌的账户。
9o万相当于预付次印刷版税收的3o%。这个预付率是比较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