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习惯性地破纪录(2/3)

……延迟退休都来了,六十岁的人可别轻易说自己是老人了。

你是壮年,还得努力工作呢!

把许清雅送走后,杜采歌就出门,买了束鲜花去接段晓晨。

段晓晨这次回老家是静悄悄没有通知媒体,粉丝也不知情,所以并没有遭到围堵。

杜采歌轻松接到她,等她上车,鲜花送上,便收获了一串热吻的回报。

“恭喜啊,哥!你的电影看来又要创下不少新记录呢!”唇分后,段晓晨的目光熠熠,秋波频送,由衷地为杜采歌感到高兴。

杜采歌自己也有些小得意。

虽然他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有把握,但并不确定《老男孩》就一定能大卖。

还是那句话,内容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其实是有隔阂的。

哪怕是一门心思拍商业化影视、写商业化的人,也不见得能把握好其中种种微妙的平衡。

比如,某个导演,拍的一部电影被批评为“说教太多,太过严肃”,观众说“我们是来娱乐的,不是来听说教的”。

于是票房惨败。

他是一个有票房追求的导演,那么他下一部电影,就多拍些搞笑的东西。

可是上映之后,“难道导演以为他那些低俗的笑话可以取悦观众?”

而观众则评价:“看了觉得恶心。”“很无聊的东西,导演或许是想逗笑我们?但是我一点也不想笑。”“很怀疑这个导演的幽默细胞是不是因为一场疾病被夺走了。”

于是票房又一次惨败。

这是地球上某个好莱坞导演身上生过的真实事例。

而这种窘境,其实大部分导演、作者都经历过。

他们还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按照你们的要求去拍/写作了啊,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满意?

观众/读者这么难伺候?

这届观众/读者不行。

杜采歌虽然年轻,但是在电影方面也是有自己见解的。

他一直提防自己陷入这样的怪圈。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是叙事的艺术,更是在自我表达、人文思考和故事性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的艺术。

同时,也是在导演与观众之间,形成秘化学反应的艺术。

有的导演,他拍出来的电影,其实专业人士很认可,也觉得票房该爆

但就是不爆

怎么分析都找不出原因。

或许,就是他与观众之间,没有形成这种秘的化学反应吧。

杜采歌很高兴,从这两部微电影来看,自己的审美,与蔚蓝星观众的审美之间,是没有太大隔阂的。

自己是有希望获得成功的。

其实《老男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甚至都不用去舒宜欢的剧组当副导演了。

以他现在取得的成绩,足可以去招兵买马,会有不少圈内一流的电影人愿意尝试和他合作。

而以田瑛等人为核心的班底,也足够撑起一部优质电影,何况田瑛还在不断地向他推荐英才。

这让他有底气自己去开一部新戏了。

不过仔细考虑后,杜采歌决定还是缓一缓。

因为舒宜欢是这个世界最顶级的武侠片导演,在武侠电影方面,堪比地球上的徐老怪。

甚至犹有过之。

至少在票房成绩方面,舒宜欢比徐老怪厉害得多。

杜采歌是想拍国术流宇宙的,所以考虑再三,觉得自己应该先去给舒宜欢当一次副导演,学习舒宜欢的精髓。

顺便了解一下这个世界动作戏的编排设计,拍摄方式,也不算浪费时间。

如果还能结识几个不错的武术指导,那就更是谢天谢地了。

不过目前,还是要先应付好演唱会。

是的,《老男孩》如此大爆,演唱会是肯定得开了。

众筹?

短短7小时内,众筹页面被几次挤得瘫痪。

而众筹名额,也已经被抢购一空。

因为众筹名额是可以用来买票的,每个众筹名额,都可以用对应的Id,去购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

所以,这个众筹名额只能有限额地放。

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众筹名额很快被抢光,很多期待去看演唱会的同学,开始加价求购。

但因为参与众筹的Id是绑定了微信的,而微信又是实名认证的,并不适合交易。

有逐梦互娱的工作人员请示杜采歌,是否允许众筹名额进行交易。

杜采歌想了想,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是却让工作人员把演唱会的事情尽快落实,提前开售门票。

到时候观众们要自己去交易门票,那就随他们了。

截至到初六中午12点,《老男孩》在全网售出67万次,总票房过了26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