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老朋友(1/2)
宋通见哥舒翰急恼,就笑着问他是如何感觉有异常事件。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哥舒翰慨叹一声,再回复着说:“近来,从凉州军府,持续往大斗拔谷调运粮秣。说是以备冬所需,但以某看来却是未必。”
哥舒翰本来也是一直在大斗拔谷军中任职,现在又做了大斗军副使。对于军队中的员、武械、牛马、粮秣等事项,他肯定是了如指掌。
以一个士兵大致每月消耗一石粮食来计算,现在的大斗军内储存的粮食,已经达到了均两石的数量。
而且,即便已经超出所需,从凉州方向过来的,押送粮食的牛车,还在源源不断地送来。
大斗军士兵的标准数量是7500,马匹是2400余。现在军府内的粮秣,仓囤里已经存放不下,只好占用了部分校场,建起了许多粮囤。
听了他的疑惑,宋通称赞着说:“哥舒将军不愧是大将之材!”
对于宋通的赞许,哥舒翰并不买账。出于对自己年龄既长,又想获得更高功名的迫切心,哥舒翰肯定不会错过任何机会。
宋通心中暗赞哥舒翰之后,也当然要为史书中这位名将,重新换个命运。
毕竟,哥舒翰于战败后投降叛军,以及后来劝降部下的行为,无论怎么掩饰,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此时,崔希逸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哥舒翰从这些迹象当中,发现又大战的可能,说来的确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即便如此,宋通还是觉得暂时不必说出全部实。与蕃方的大战,肯定是在所难免。可是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应该为这场大战,尽可能做到完备的同时,更要保守住最大范围的机密。
这样想着,宋通再问哥舒翰,对于见到的这些疑惑状况,兵营里是这么看待的。
哥舒翰不禁笑了起来:“你当哥舒某是长舌么?见到这些,某既然感到疑惑,自然就会严令有
提及此事。”
宋通再次称赞他足智多谋之后,接着对他说道:“还会有兵士补充过来的。这样,军府和军营的将士们,就不会多加猜疑了。”
哥舒翰再要说什么,宋通抢先说:“就告诉将士们,因为蕃方的兵将们怕热,马匹也会因天热而生病。因此,蕃总是在冬季前来唐地掳掠。”
哥舒翰点说道:“某明白了。就告诉兵将们,我们得到兵马粮秣的补充,是为了秋冬之防!”
宋通点称是,哥舒翰再凑近他说道:“宋六兄弟只要记得,若有战事,必要哥舒某参与!”
宋通竖起大指说道:“必要哥舒将军彪炳史册!”
听到这样的话,哥舒翰也知道宋通为真诚,也就彻底放心。两
再说了一些
接蕃
俘虏的事,哥舒翰也就回去休歇。
天亮后,蕃俘虏们不必唐兵催促,早已吃了
粮后,着急地聚在一起,等待出发了。
大雁南归,游子归家心切,更不要说这些担惊受怕着,在焉支山被监视着劳作许久的蕃俘虏了。
宋通见队列已经齐整,就令启程。哥舒翰随即指挥唐兵将,押解着数千蕃
俘虏南行。
天气本已寒凉,大斗拔谷内更是萧冷。
半山坡的苍松翠柏,仍如毫无变化的雕塑一般静默。其它杂木,早已是树叶凋零,枝条枯。
沿路的野,也大多枯黄。多有一
高的荒
茎,直挺挺地与寒风做着抗衡。
天气冷,多活动也就可以抵御一些风寒。无论是押解的唐,还是被押解的蕃
,都很自觉地加快着脚步。
山道崎岖难行,却也挡不住这些热烈的脚步。数之后,唐
兵将开始紧张起来。而蕃
俘虏的脸上,已经可以看到轻松的笑容。
过了神武营之后,距离蕃境已然临近。
早已驻扎在附近的回纥都督伏地南,迎上前来,与宋通做接俘虏的细节安排。
听伏地南说,已经和蕃方谈好了换俘虏的时间、地点,宋通连声说好。
随后,他再问:“蕃方前来主持换仪式的是谁?”
伏地南不禁笑了起来:“老朋友,也是老对手,吐蕃大相乞力徐!”
宋通没有回话,心里暗想道:真的与他会面了。
暂时驻扎在原地,宋通派前去蕃方营地,确定了明确时间和仪式。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的唐兵都穿好衣甲,手持长枪静立着。
无数旗幡飞卷在长枪的枪杆上,宋通、伏地南、哥舒翰等,站在军旗下,看向大斗拔谷的谷
。
蕃方也列好了阵势,等待着双方使者的确认。
乞力徐听到兵士报道,唐方的和番使亲自前来与他会话,心中有些犹豫。
毕竟,他自觉前次上了崔希逸的当,致使蕃方受到很大损失。此刻,唐蕃双方都是严阵以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