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寺楼钟鼓催昏晓(三)(2/2)
得意味长,幽幽地说道:“这个典故说给一般
,怕是要过一会才能醒悟过来。华哥儿却是反应极快啊。从龙拥戴之功,那是泼天的大功,可没有那么简单。”
曾葆华盯着闻师道,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端详来,心里却长舒了一气。原来是拥戴别
做皇帝,不是撺掇我去做皇帝。你们这些搞
谋的,一惊一乍的,吓死老子了。
咦,奇怪了!我为什么一听闻先生说这些,就联想到自己身上,难道是五凤楼上被官家给刺激到了,找到生奋斗目标了?
曾葆华讪讪地笑了笑:“我自幼读史书。”
然后赶紧转移话题,“这普三郎要弄他,倒也简单,找几个在路上伏击,用
袋一装,绑个石
往洛水一扔,天王老子也不知道。只是这样弄死他,太便宜了,定要他叫在校场吃上一刀,才算解恨。”
“那就有些棘手了。听说他搭上安枢相外管事的线,投鼠忌器。”闻师道沉吟道。
曾葆华想了想,徐徐地说道:“此事怕是要落在宣徽使孟汉昭身上。”
“孟汉昭?”闻师道有些诧异。
曾葆华把五凤楼上与王淑妃、楼下与孟汉昭的对话简单说了一遍,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比如金枪举,就春秋笔法了。
闻师道听完后,睁圆了眼睛不敢相信,“华哥儿,你是如何顺理成章地将王淑妃的拉拢应下的,又是如何跟孟院使化解了芥蒂?”
曾葆华这一系列风骚地作让闻师道大为吃惊,王淑妃、孟汉昭的笼络一般
确实抵挡不了,但是曾葆华这变脸的功夫太顺滑了,没有几十年的官场功底做不到这般顺理成章,无声无色。闻师道觉得就算自己当面,也做不到这般行如流水。
“我就是觉得,王淑妃的笼络来之不易,孟汉昭虽然跟我们有仇,但不是主要矛盾,我们现在的主要敌是安重诲。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
要强。所以自然而然的,我就这么做了。”
我肯定不能说,好歹我也是看过数百集宫斗戏、历史大戏的,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权臣权臣,不勾结宦官和后宫,能叫权臣吗?
闻师道欣慰地点了点,赞许道:“华哥儿,我一直觉得你非常不凡,只是想不透有何不凡。现在想来,应该是你不拘小节,
明达,有汉高祖之风。”
这是在夸我,还是在贬我?是说我灵活多变还是说我没有原则?曾葆华有点吃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