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寸心自许尚如丹(三)(1/2)
在汴州另一处庭院里,曾葆华与徐公亮、王审时、郭延义、燕小乙等坐在一起,聊起宴会上的事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茂明,宴会上你过于鲁莽了。如此当众羞辱安公,他定会报复的!”王审时摇摇道。
曾葆华淡淡一笑说道,“度宜,我与安公不和,于私于公都说得过去。于私,皇觉寺之变,你真当官家不知道啊?而且李节帅与安公有隙,他也知道。于公,我那番言辞,哪一个字不是站在朝廷立场上的?”
徐公亮在一旁补充道,“度宜兄,身为臣子,必须有个态度,或忠或;或不党不群,做个孤臣;或托庇某公麾下,摇旗呐喊。如果是毫无原则底线,八面玲珑,四处买好,官家反倒觉得你居心叵测了。”
王审时点点道:“这个我知。官家不是昏庸之
,很敬重有本事,敢直言之
。宴会上只是驱逐不加责备就是明证。只是十三郎啊,你做事不要如此弄险。你刚生擒朱守殷,克复汴州,立下大功。偏偏这般行事,这朝中如此容你?
“哈哈,我的师兄啊,我就是要难容于这朝中。只有千做贼,那有千
防贼的。在洛阳城,我稍有疏忽,只要被安重诲抓住机会,就会万劫不复。还是远离朝中,避居地方,这样才安全些。”
“哦,十三郎有重耳居外而安的想法?”
“非也非也,茂明不是重耳,只不过是狐偃、赵衰之流。”徐公亮意味长地说道。
王审时眼睛一亮,看着曾葆华和徐公亮,若有所思地点点,随即也笑了。
燕小乙坐在那里,看了一眼旁边几乎要睡着的郭延义,却是急得抓耳挠腮的,怎么这回到我听不懂了呢?忍不住长叹了一
气,却被曾葆华听到了。
“怎么了小乙?”
“我只是可惜,闻先生不在,要是在的话,很多不懂的东西,我都可以向他请教。”燕小乙老实回答道。
“我已经上文,请迁闻先生为燕山军司马。可是官家东巡有些匆忙,兵部来不及批复,我们就过来了。要是晚几天,闻先生就到任了。”
“哈哈,不着急。汴州这么一,官家怕是没有什么心思东巡了。我们很快就会回洛阳的。”徐公亮哈哈一笑道。
吴宝象在门禀告道:“指挥使,冯相公派
来请你,说有汴州关防一事,需要与你商议。”
“好,我这就去。”
来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拜见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毁誉参半的物了。
“下官曾葆华见过冯相。”
“坐!”冯道仪表堂堂,五缕长髯显得他格外俊美飘逸。
“常听知节(徐守中)提起你,说你是他最好的学生。可是陆续闻得你以勇武著称,我当时心里嘀咕,知节不以武事见长啊。后来听了你给安家十一姐儿写的词,又见了你今晚宴会上的言行,这才知道,他所言不差啊。”
冯道一开,就让
感到轻松诙谐。时
说他
宽厚,说话风趣,果然不假。
“冯相缪赞了,下官只是读得几本书,识得几个字而已。”
“哈哈,还习得几招拳脚功夫而已。”冯道往后一仰,打趣道。
曾葆华也跟着笑了两声。有点不习惯啊,眼前这是宰相啊,一
之下,万
之上,说话却比胡县令还要平易近
,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当然了,现在朝中宰相数量有点多,好像有五六七八九个。但宰相就是宰相,你不能把它当豆包吧。
“十三,皇觉寺之变,点你为护送官,你可有怨言?”冯道突然问道。
“有,当然有,当时杀的心都有。只是逃出生天后,那份怨恨就慢慢淡了,最后也算了。这世道,遇到事,不能自
自弃,更不能怨
尤天。拼就是了,拼不过,死毬拉倒。”
听了曾葆华的回答,冯道愣了一下,他那双细长的眼睛盯着看了好一会,才捋着美髯,悠悠道:“德威公教了个好儿子。燕山易水,数万英魂,终得其所。”
他云里雾里说了一句,然后正色道:“当时点你为护送官,是刘公力主的,但我也点了。当时我是判知河南府事,我不同意,刘公的命令也到不了你的
上。”
“当时刘氏父子在幽州倒施逆行,我与徐先生出奔,不投如中天的朱梁,反而投了偏据河东一隅的晋王?你可知为何?”
“因为河东与燕幽离得近,跑过去方便!”曾葆华毫不迟疑地答道。
冯道愣了一下,随即又大笑起来,“哈哈,德威公慎言持重,怎么生了个儿子这般风趣?有意思,有意思!”
曾葆华也笑了,拱手道:“是小子我随开玩笑的。冯相与徐先生出奔当时还为晋王的先帝,是‘宁为
,毋为牛后。’晋王势弱,自然重视两位。而朱梁当时如
中天,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去了也没意思。”
“没错。危机,有危才有机。皇觉寺之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