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国老师的工资(更不动了,明天补上)(2/3)
,为建国后建立高等教育体系贡献出很大的力量。
上海大的学生,也是他现在最想招来的学生。
在没有穿越之前,说到四七年上海通大学集体上访事件。
那简直能再吹个500年。
这个事儿如果按正常发展的话,发生在几年后,应该是47年。
那个时候,抗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正在搞内战。
南京那边就想把教育基金这块砍一块下来做军事费用,就砍到了好多学校,上海大是其中之一。
上海大不但经费被砍了,而且学校还得改名,改成“国立南洋工学院”。
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不答应了,这可是建于清朝的名校啊!
怎么能说改就改?
于是就决定去上访,上访家不允许啊!
于是,租了几十辆卡车,三千多冲到火车站去买票,去南京上访。
结果家早有准备,直接给火车站
员,以及司机放假了,把火车
全部调走。
没有开车,没有
送煤送水,看你怎么去南京,要想去可以,用脚走着去呗!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就是陈潇想招来他们这些学生的原因,动手能力非常强。
他们不知道从哪找了一个坏了的火车,东拼西凑,居然修好了。
然后自己挂火车皮,没有司机,就有本专业的充当司机。
就这么开向南京,居然还在火车面前贴张纸,上写上海
大万岁!
看你这么嚣张,南京灵机一动,直接把铁轨给拆了一截,铁轨都没了,看你怎么去,双脚走着去?
结果你猜怎么着?
车上有土木工程系的学生,然后他们知道学生们把后面的铁轨给拆了,垫到前面去,硬生生的把断了的铁轨接上。
然后直接就这么开着抢来的火车,跑到南京去上访。
南京被的没办法了,只好恢复了他们的校名,以及经费。
这种学生,这种老师,才是陈潇最想要的。
现在本
占了大半个国家,上海
大搬去哪了他也没印象,好像是西安,又好像是……
记不起来了。
就算记起来,家也不会来他这个
学校里面任教或者学习。
所以目前还是靠田墨轩这个岳父,他在江南的脉广,学生也多。
“所以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工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急需的工业才。
比如,在这座学校后面有一个兵工厂,也不能叫兵工厂,应该说是机器厂。
生产武器是顺带,其实我对它的定位,应该是生产机器或者机床,这才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
只要打好了这个基础,我们这个国家就能腾飞。
我们的领土是小本的多少倍?
我们的是像
本的多少倍?
只要我们的教育上来,小本就是个蚂蚱。
哪里还用像现在这样,被别追着打,撵着打!”
陈潇要的就是工科方面的老师和学生。
“岳父,理科,工业方面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我急需的。
我现在非常急需的是冶金方面的才,以及矿业方面的
才,还有机械方面。
土木工程方面也是急缺。”
“咳咳”田墨轩忍不住咳了两声,才有点为难的说:“有是有,但这些老师都要生活,要生存。
所以是要发薪水的,你能否负担得起?”
现在在江南等地,有很多老师快要吃不上饭了,古语有云,不为五斗米折腰。
现在没有被本
手的学校快要不多了,被
本
手之后,想去上课的
,除非是迫不得已。
所以导致很多老师,都没有去上课,没有了收,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
就连田墨轩原来所在的学校,也快要被本
手了。
但纵然再有气节,也要吃饭,来任教也要薪水的。
所以,纵然田墨轩不想问,不好意思问,但还是迫不得已问了薪水问题。
陈潇就好奇,他没有穿越之前,听说过一个故事。
鲁迅先生在某大学任教,月薪能达到200块一个月,而他去上海买了一座房子,居然只花了他半个月的工资。
想到这儿,陈潇就心有惴惴,这要是一个老师一百多200块钱,自己的钱还请不了几个老师呢!
所以他不由得问道:“岳父,这要是请一位老师,得付多少薪水?
你们以前的标准是多少?”
田墨轩苦笑,现在哪来什么标准,基本上保障生活,有就发,没有就管饭。
不过如果说起以前,那还是有标准的:“1920年以前,教员的工资比较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