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哼哈二将生怪眼 论说三国夸吴王(2/5)

多眼杂的场面,免不了有我那逆子的耳目,少不得要做做样子。

对了,向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御前统军杨大眼,想必你已经见过。

这位便是她的妻子潘将军,这将军可不是我封的,是她自取的小字,哈哈。

这一位呢,是御前参军傅竖眼。

他们虽然生具异相,但也因此别有异能,都是朕不可或缺的心腹啊。”

庆云和几一一见礼,元宏又一把捉住了庆云的手,

“接下来的几,恐怕要委屈庆小侠在宫中别院小住。

届时元某还有求于小侠,望小侠莫要推辞。

元某对你的承诺,自然不是儿戏,你若想兑现时,随时去找安丰王安排便是。

他已得了朕的密旨,断不敢敷衍。”

于是庆云又被像模像样地“五花大绑”,由大眼竖眼一对哼哈二将护着送了城北魏禁宫幽庭。

路上他才知道,这次圣小儿本来是安排为二王子元恪讲学的。

安丰王在寺里确实留了接应,就是眼前的傅竖眼,没想到先被乙羽标截了胡。

魏王知道太子意图不轨,但是也不愿猜度他胆敢直接弑君谋逆,因此便将主要的防卫都守在二王子那里,身边只留了杨大眼一个照应。

今天这一劫啊,虽然看上去尽在魏王掌握,没有出什么纰漏,其实也是存了三分凶险。

这个魏王虚虚实实的还真让看不透。

如果,如果自己果然站到了太子这一边,会不会真的像西域谚语一般,成为压倒驮驼的最后一根禾苗,一举成事呢?

庆云不敢想,也不愿去想,

既然他已经得到了魏王的承诺,他便抱定了用自己的判断来走出这段怨念的决心。

他安安静静在幽庭里研读了几天剑谱,便又被魏王邀请做客。

会客的地点定在御书房,安丰王携正妃,大眼夫,和傅竖眼也都在坐。

魏王见庆云到了,笑对安丰王道,

“安排的节目还要等些时候。

听闻安丰王喜好清谈,不如就由安丰王起个名目,聊作谈资吧?”

安丰王推托不过,只得朗声道,

“那小王斗胆,便以魏蜀吴三国为题,论其武功,可好?”

杨大眼一拍桌子,

“好!好!

俺听到清谈二字,吓得都大了。

若是换个题目,俺大眼哪里还敢说话。

这个话题好!

魏蜀吴论武功,那当然是蜀中季汉为尊了。

关,张万之敌,勇冠三军!

嘿嘿,那威风,那名声,

嘿,厉害!

俺,那个,佩服!”

潘将军对他翻了个白眼,“这就完啦?”

“啊,完啦。还有啥能说呀?”

安丰王赶忙圆场,

“杨将军所言极是,季汉将军勇猛,世称道。

不过小王以为,比起杨大将军倒追奔马,顺夺飞矢的绝技,纵是关张再世,也只能自叹弗如啊。”

杨大眼闻言虽然受用,但也不免羞窘,嘿嘿傻乐了几声,便不再言语。

安丰王又对庆云一拱手,“不知庆小侠有何高论?”

庆云略作思忖,抱拳应道,

“蜀中材,究竟凤毛麟角,实力最弱,战绩也并无出彩。

天下菁英十之七八,都在曹魏,

天下十三州,曹魏并其十数。

其时江南蛮荒,半为山越,赋税之民泰半都在曹氏册上。

因此若以成绩为论,当推曹氏为尊。”

安丰王欣然应到,

“庆小侠定是熟读经史,举数例如数家珍。

嗯,不错,若是以绩而衡,自然是以魏为尊了。

不知王上以为然否?”

魏王欣然一笑,长身而起,

“若以绩而论,便定曹魏为尊,孤并不苟同。

昔大汉之治,

东平卫满,名汉江,设四郡;

西征大宛,越葱岭,掠天马;

北逐匈,临北海,封狼居胥;

南夺趾,立铜柱,君南。

比之当禹贡神州,开疆拓土,岂止倍焉?

然而曹魏之世,所守几成?

,东胡,羌狄诸部羽翼渐成,频探其爪。

公孙马氏,藩篱一去,曹魏之策,仅余怀柔。

今东胡诸部,只知有汉,不存魏晋,称关内皆为汉,盖因其是。

而江东孙氏,起于一州之地,折蜀先主举国之兵于猇亭,拒魏文帝三路英于江北。

教化山越,固政岭南,遗晋衣冠南渡之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