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河神一曲歌旧事 花郎并蒂话别情(下)(2/3)
艮止圈”。
虽然庆云对这个不伦不类的名称表示很无语,
但阮仙师终究是一番好意,他也只有笑而纳之。
由平原渡河,至蓨县,便是高氏,封氏的本贯所在。
庆云并没有顺路拜访当地檀宗高氏的势力,
因为他知道自此以北,封氏的眼线密织如网,
想要漫天过海,就需要低调行事尽量避免与大族接触。
 过蓨县,
河间,北国初冬,有微雪。 
这个时节的雪,多半落不到地面,便在空中融化了。
 庆云一行七
似乎也融化在了这场初雪中,神秘地消失在河间国境内。 
白马易京,坐落在河间极北,
东汉豪强公孙瓒所建的十重大寨三面环水,被燕王祖泽包围,设有水门。
唯一面向陆地的寨门东向可望易水河。
因地缘所限,大寨几乎无法被地面部队包围。
就算东门被重兵封锁,也可从水路保持补给。
 袁绍当年为
易京大寨,挖地道,填祖泽,无所不用其极,依然取之不下。 
 最后还是靠降将扮作援军诈门,将公孙瓒引
埋伏,这才一举歼枭雄。 
 不过当年易京一役也
坏了大寨周围地理, 
由于袁绍填湖以及水体的自然收缩,本来环绕易京的大泽已成泥沼,今名大埿淀。
沼泽地貌无法再成为物资补给的通道,所以只要大寨的东门被封锁,就会面临补给线被切断的窘境。
曾经的不陷之城白马易京就这样变成了毫无战略价值的死地。
当然,所谓战略价值都是相对的。
 对于万
国战而言,易京故堡已不可守。 
但是对于江湖势力,武林山庄,而今的易京寨仍旧是铁壁铜墙,固若金汤。
三面环沼,一面开门,坚垒十重,可供层层退守,
 对于江湖上百十
的械斗规模,那就是不可逾越的存在。 
 莫说是一队七行
, 
 就算是流
的猫狗,不慎溜进了寨子,也难逃哨岗的重重监视。 
》》》》》敲黑板时间《《《《《
 前文有分说,燕王祖泽就是今
白羊淀。这块水域在《水经注》中称为
泽,东部有大埿淀,小埿淀二陂。褪
泽为陂,这是自间冰期大洪荒后水体不断退化萎缩的个例,与西海,云梦,澎蠡,鲁中诸泽的萎缩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现在有一些学者用大埿淀,小埿淀比定大王淀,小王淀,不妥。大小王淀是千年来白洋淀水体不断萎缩到今
形成的两个小淀,上古他们与祖泽主体还是相连的。何况大小王淀在白洋淀西,南,而大小埿淀在淀东,北(王莽更名
泽也。易水又东,埿水注之,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埿淀、小埿淀。其水南流注易水)。同时,《水经注》又提供了一段《三国志》不曾记载的袁绍攻易京的场景写实:“今者,城壁夷平,其楼基尚存,犹高一匹,馀基上有井,世名易京楼,即瓒所保也。故《瓒与子书》云:袁氏之攻,状若鬼神,冲梯舞于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即此楼也。”可以看出,北魏之时易京城已经被夷平了,可是本作中易京尚未平……不要急,时候未到。 
 说道《水经注》,我们前一回曾经讲过平原郡所君滩义士所辅的典故。在地理书里讲故事,这个所辅真得如此出众?当然不是。所辅
史主要是因其他所救的
,刘备的爷爷,刘雄。 
 刘雄与所辅的故事,是记
《后汉书》的,所以关于刘备的家世,其实没有那么难查。但是所有
都不愿意去打开这个盒子,实在是因为一本《三国演义》太

心,以至于中山靖王之后和皇叔的名
已经和刘备的
设完全嵌合在一起了。 
 族谱研究确实是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不能太教真。比如说,刘备的后
在五胡
华时已经被诛绝了,但是今天的刘氏族谱,基本上都会上推刘备。西汉刘氏的正枝,也被王莽杀了个七七八八,今
刘氏多为刘
,刘秀后
。但是因为绝大部分刘氏认宗刘备,所以族谱多半也都能溯源到刘胜。而刘胜与刘备之间,各堂刘氏的族谱从十一代(平江谱)到十九代(台谱)不等。我们取比较有公信力的,整合过诸谱的相对权威版本,刘少卿著《刘氏新族谱》,刘胜至刘备十七代,刘备应是献帝的后辈: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其实这个族谱一看就是伪谱,封地
流转的这个继承方法,反正肯定不是大汉朝那时候的规矩。总结一下,根据历史事实和刘氏诸谱的实际记录来看,这都是一种
神溯源,而非实际谱系。 
 这时候就有
问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事
是写进《三国志》的,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