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拳走八支千手怪 志凌七海万匹丝(下)(3/3)

谥号。有读者私信我,说双谥为尊,凡是得双谥的,都是美谥,比如文贞、文正、文献、忠武、武穆……文武加字,都是牛

但是文贞(正)忠武的说法在隋唐之后,美谥自是不假,可在汉代却并没有争过这种排面。

汉代取名都以单为贵双为贱。他们有没有双谥呢?有当然是有,尤其是两汉皇帝,自刘邦以后基本都是双谥,但其中有一个字是固定的,那就是“孝”字。西汉皇帝为了表达血统,孝道,在谥号前加孝,作为全称。那几个不配称孝字的,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西汉帝王谥号,归根结蒂,还是单谥,只有孝字以外的那个谥字有意义。而子(后)多取双谥,按照当时的礼法,其实尊卑的含义已经在里面了。

臣子双谥的况有没有呢?嘿,倒也还真有。

而且第一个双谥,就是美谥。此不是别,就是伏波将军忠成侯马援。

马伏波领衔,两汉双谥之臣共十三:刘宽,谥昭烈。张霸,谥献文、一说文父。朱穆,谥贞宣。蔡棱,谥贞定。蔡邕,谥文忠。胡广,谥文恭。袁逢,谥宣文。郭镇,谥昭武。杨震,谥文烈。傅燮,谥壮节。陈寔,谥文范。夏恭,谥宣明。

各位看官一眼望去,这都是名臣啊!

当然,秦代谥法崩坏,到了汉朝对谥号的发放控制极严,能得谥者,自然都是一代名臣,是不是美谥,我们一要看字面,而要做对比。现在需要探讨的话题是,双谥是否代表一种超越单谥的礼遇。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袁逢,袁家四世三公,大家最是熟悉。而这四世三公之中,袁逢最像是个打酱油的。他生平事迹几近于零,若不是因为他抱对大腿跟着窦武拥立灵帝,当了五个月司空,这四世三公也是数不到他上来的。若不是他生下了袁绍袁术,杨修的娘,甚至后世之也不太会有认识他。和袁安,袁敞,袁汤,哪怕是同辈袁隗比,袁逢在宗门内根本算不上顶流。所以袁氏一门独他得了双谥,并不能算是什么礼遇。

同理,蔡棱官至新蔡长而止,在蔡氏根本排不上号,史书中只是提到蔡邕的时候提了一句而已。就算蔡邕自己,只有世袭来的爵位,没有什么官位,至多只能称一代名士。和夏恭一样,这些都是世家里相对没有出息的孩子,因为有世袭爵位,总要领个谥号,就得了一些酱油谥。

这十三里真正牛比的,诸如马援,杨震,陈寔,他们的谥号望文生义就是美谥。而再比如傅燮,出北地傅氏,刘宽刘昭烈的弟子。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只是为国捐躯,兵败身死,受谥壮节,这个壮字和关羽一样,就是武而不遂的意思,而节是嘉其忠义,是一个平谥。所以汉代双谥没有任何比单谥高贵的地方,还是要看字面,解谥法,美就是美,恶就是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