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度牒(1/2)

“度牒?”

李鱼来了兴趣,从苏瑞手中接过文书,拿在手里翻看起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手只觉纸质坚韧柔软,似是桑皮制成,其上墨字工整端肃,不似手写,倒像是雕版印刷而成。

整张度牒大略成正方形,由右至左,从上往下书写,抬便见“礼部祠部为发给度牒事。依《太平兴国编敕》......”其后是见载于编敕、刑统之上的,有关道释、祠庙的法律条文;之后又是道姓名、年岁、相貌特征、籍贯、职任、住居寺观等信息,如今皆是空白一片,等待李鱼自行填写。

到了度牒末尾,则盖有祠部最高长官,郎中、员外郎二的签印,期则是元丰朝庚申年释字八号。

李鱼来到此方武朝天地不过三月有余,平里与道虽然都以邰城都城隍庙庙祝自称,但实际上依旧是一个黑户,更无度牒道籍之类的事物。

如今乍见此物,心中满是好奇之意,不由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细细察看一番。

苏瑞见到他这副作态,反而以为李鱼是对度牒真伪有所疑虑,于是笑着解释道:

“先生可是为后面这签印与原先不同感到疑惑?好教先生知晓,今年八月之时,朝廷那边下发文书,官家决意董正官制之实,减少冗官冗政之弊,故而进行改制。

“这祠部本来是由判部事做主,一应度牒上也是签署判部事的公章,只是改制之后,去判部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长贰,这度牒上的签章也就要跟着变一变了。”

他手指划过期上的“释字八号”,接着道:

“朝廷如今一年印发空名度牒万余道,以千字文编号,在市面上流通售卖。‘释纷利俗,竝皆佳妙’,这张度牒是释字八号,当是改制之后印发无误。”

李鱼闻言轻轻点

“改制之事,我亦有所耳闻,却不曾想能在这一张小小度牒上反应出来。”

他倒也不是说大话,这方武朝天地与前世天水一朝颇为相似,只是不见辽、金、西夏、大理诸国。

而在天水一朝中的元丰年间,彼时那位大宋官家也曾进行过一次改制行动,唤作元丰改制。

异世的元丰改制,实则是宋神宗为了满足自身乾纲独断之心,削弱相权而为,故而还抛开了那位同样主张变法的王临川,以至于行动时疏漏颇多,改制后亦颇有一些怨声载道之言。

只是不知在这武朝天地,天外邪魔侵,世间皇权削弱的况下,当今圣上赵忠贞又是抱着何等心思去进行改制的,而其中还有没有那位王相公的身影。

不过李鱼来到这方天地时正是孟秋之时,彼时改制尚未完全开始,他在邰城中待了三个多月,可以说是经过了整个改制的高时期,却从未听到过半点有关改制的消息,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中央举措是何态度,地方改制的效果又是何等微弱。

若非这僧道度牒是由朝廷直接印发,送派各地,恐怕李鱼还不知道有改制这一回事呢!

心中想了一些有的没的,李鱼忽然回过神来,摇失笑,心中调侃起自己:

“这些事又与你何关?如今可没有什么教研组让你去集体备课,搞大单元教学了。”

抛去心一些无端怅绪,李鱼看向苏瑞,笑道:

“这张度牒确实对我有用,只是想来价值定然不菲,不知花费几何?”

之前苏瑞也曾提过,武朝如今一年印发度牒约万余道,大多都是空名度牒,这些度牒可不是让僧道之流出家所用,实则是担负起了如子、飞钱一般的流通货币作用,具有一定的货币属,且比后者更受欢迎。

就连异世天水一朝亦是如此,东坡居士在杭州任知州时,就曾因水旱连灾,廨宇弊坏,意图赈济灾民,修完廨宇,于是上了一道《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试图以工代赈,募纳米出粜救饥。

度牒之贵重,可见一斑。

见李鱼发问,苏瑞本想按苏夫吩咐,轻描淡写地揭过此事,但他一抬,却是对上了李鱼双眼,不知怎地便吐露了心声:

“这道度牒是改制后印发,比之以往更显贵重,故而大夫花了百三十千钱。”

用最简单的汇率进制来算,一百三十千钱,就是一百三十贯铜钱,就是一百三十两银子。而以民间实际上采用的七八百钱便足一贯的进制来说,一百三十千钱,怎么也得有个一百五十两银子才差不多。

毕竟铜钱换银是以缗贯计数,而非一枚枚铜钱数过去。

而如今邰城粮价,一斗米才约莫四十钱左右。

“这份礼,实在是太重了。”

思量清其中关系,李鱼不禁感叹一声。

“应该的,”苏瑞却是笑道,“先生您得这样想,我苏家去了诅咒,以后年轻男便可随意嫁娶,子嗣香火不绝。为传承计,这些礼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