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自由港(1/2)
自由港是米德嘉德东海岸中部地区最著名的城市,一座由殖民者、走私贩子和海盗共同创建的,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港蜿蜒的街道两侧到处是酒馆、
院、赌场和其他乌七八糟的地方。城里熙熙攘攘的集市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走私品、违禁品和赃物的买卖。
多年来,一位名叫“赫勒尔”的风巨
统治着这座港
。赫勒尔领主的城堡“自由塔”就坐落在临海高崖的顶端,俯瞰着这个拥有城墙和
水港
的城市。
威尔诺亚东海岸的海盗船长和走私商们定期来到赫勒尔的城堡参加“议会”,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探讨生意前景。
虽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是们普遍相信自由港的“海盗议会”与“自由之子协会”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甚至怀疑赫勒尔领主本
就是“自由之子协会”的创始
之一。
多年以来,米德嘉德殖民当局一直默默容忍“自由港”这个走私基地的存在,不仅因为赫勒尔掌握着东海岸的武装走私联合舰队,还因为赫勒尔与米德嘉德殖民公司的高层关系密切。
殖民公司乃至政府高官,偶尔需要借用赫勒尔的手,处理一些不太合乎法律规定的“脏活儿”。
乔安不想在这处“法外之地”多做停留,进城以后就直奔码,打算买一张去米德嘉德城的船票,搭顺风船完成最后一段旅程。
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一个星期即可乘船抵达米德嘉德城所在的阿萨海湾。
码上风帆招展,偶尔可见“突突”轰鸣的魔导汽
在老式帆船之间灵活地穿梭,随处可见卸货装货的工
,四处游
的水手,整个港
显得很有活力。
乔安在码上走了一圈,发觉这里的船舶以货
为主,客
很少,而且近期内没有去米德嘉德城的。
乔安在莱顿港生活了大半年,对码上的
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找不到合适的客
也不气馁,转身走进码
附近一家名为“美
鱼之臂”的酒馆。
闹哄哄的小酒馆里挤满前来买醉的水手,乔安无意久留,四处观察了一下,很快就在一面墙上找到布告栏。走过去看了看,果然有不少招募“航海法师”的告示。
其中一张布告的发布者是“水星号”货的船长,船上原本的航海法师不幸患上急
痢疾,拉肚子拉的死去活来,不得不在自由港下船接受治疗,而“水星号”又必须赶在17号之前赶到米德嘉德港,卸下由西瓦群岛贩运过来的大宗蔗糖,倘若逾期不至,就要支付大笔违约金。
为了赶在期限之内把货运到,“水星号”最迟明天一早就要启碇出港,而那位患病的航海法师尚未痊愈,船长不得不临时招募一位新替代他的岗位,故而在码
各家酒馆张贴招聘启事。
在海上讨生活,总要应对各式各样的突发意外,“水星号”面临的困境并不特殊。
如果实在招募不到合适的选,那就只能在缺少航海法师的
况下出航,途中倘若遭遇异常天气或者海盗袭击,没有航海法师坐镇,难免落
被动。
乔安记下招聘启事上标出的联络方式,转身离开酒馆。
穿过一条街,对面那栋楼房就是“港务局”办公楼,一楼和二楼都是办公室,三楼是一所名为“领航者”的俱乐部所在地。
在新大陆,南方和北方的社文化迥然不同。
南方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社活动以各大种植园主的客厅为舞台,主
要么大摆宴席呼朋唤友,要么召集邻里乡亲骑马猎狐。
稍微文雅一点的,好比卡斯蒂斯姐妹,每逢周末就邀请亲友前来赴宴,在自家客厅举办舞会,弹琴聊天。
总体来说是一种“沙龙式”的社文化,参与者局限于亲朋好友及其相互引荐的熟
共同构成的小圈子。
而在北方,在这个工商业压倒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里,社舞台早已超出家庭沙龙的范畴,转而以各种“俱乐部”为舞台,其
质也由亲朋好友之间的
往拓展为同学校友、行业同仁乃至具有相似宗教和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的聚会,实际上更接近“党派”或者“社团”。
南方的家庭沙龙社圈,
们聊的是家常里短,婚丧嫁娶,庄稼收成,偶尔也聊聊文学艺术。
北方的俱乐部社圈,
们坐在一起打牌聊天,谈话内容大多围绕着“生意”和“政治”这两个永恒的话题。
“领航者俱乐部”,就是一个典型的北方社场,俱乐部成员皆为各大船舶的船长,闲暇时聚在一起消磨时间,
流感
还是次要的,主要是
换生意场上的
报。
乔安顺着老旧的楼梯登上港务局大楼三楼,迎面就看见“领航者俱乐部”的招牌,门前还站着一个戴白手套的青年侍者,以怀疑的眼神打量他。显而易见,乔安这张稚的面孔,无论如何也不像是一位船长。
“先生,请问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