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茶叶风波(1/2)
“金角湾海战”结束之后的一个月里,远东在东线战场上接连获胜,渡江夺回阵地,将帝国兵团驱赶到“奥列维要塞”这座孤城当中围困起来,乔安的心态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现在他已经不怀疑远东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转而担心帝国境内因远东战况失利而发生动
,毕竟这个国家在法理上还是他的祖国,不希望拥有千年辉煌历史的神圣亚珊帝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崩溃。
就在乔安埋沉思的时候,瑞贝卡接着聊起莱顿港政治风
的新动向。
“自从今年春天亚尔夫海姆各地掀起抵制土地税的风,帝国内阁碰了一鼻子灰,事后经过一番调查,得知抗税运动中带
闹事的‘自由之子’们背后有殖民地的走私集团提供资助,就改变了策略,一方面积极拉拢殖民地的‘保皇党’
,同时对‘独立派’的金主——走私集团——进行针对
打击。”
“帝国高层意识到,反正在新大陆也收不到税,索向殖民地低价倾销商品,既能打击走私集团,顺带还能尽快回笼资金,为困守前线的远征军输血。”
“过往多年以来,帝国本土向殖民地输的各类大宗商品,卖得最好的当属茶叶,亚尔夫海姆的走私贩子,一多半是靠贩卖茶叶发家致富。”
“帝国当局决定以茶叶作为武器,向走私集团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625年4月初,帝国皇室特许三家贸易商将库存的茶叶运往新大陆低价出售,由此吹响了这场战争的冲锋号!”
瑞贝卡的语调渐变沉重。
“皇家特许贸易商,把茶叶批发给他们在亚尔夫海姆的代理经销商,也就是所谓的‘收货’,收货
则支付茶叶的运输成本以及每磅5个铜币的关税。”
“由于这批进茶叶的价格极低,即便算上运费和关税,还是比走私茶叶的成本更低。”
“按照往年的茶叶行,市面上出售的进
茶要卖到每磅3到4个银杜加,走私茶的价格一般也不会低于每磅3个银币,而今年这批合法渠道进
的茶叶,预计每磅售价不超过2个银币。”
瑞贝卡讽刺的笑了笑,接着说:“对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绝大多数居民而言,能买到价格更便宜的茶叶本来是一桩好事,然而那些靠走私茶叶发财的商能高兴吗?”
“恐怕不会。”乔安轻轻摇,“先不说这门生意合法还是非法,但凡被
砸了饭碗,心里肯定不痛快。”
围绕“茶叶”发生的这场明争暗斗,使乔安回想起瑞贝卡一个月前做出的那个预言:
假设将来某天,帝国本土卖到殖民地的商品价格低于同类走私品,按理说这是惠及大众的好事,然而受到走私集团控的“自由之子”,照样会起来闹事。
现实再一次验证了瑞贝卡的远见,走私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早在一周前就开始积极造势,试图借着抵制土地税的余波,煽动民众抵制低价茶叶进新大陆市场。
5月6,一篇名为“警报”的传单出现在了莱顿港街
。
传单是匿名的,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出自“自由之子协会”控制下的莱顿邮报社。
传单作者声称:
“帝国当局把大量茶叶低价倾销到新大陆,恐将垄断市场并把其他贸易商上绝路。”
“那些跟帝国官僚穿同一条裤子的皇家特许经销商,一旦尝到甜,就会把这种
坏市场秩序的倾销政策拓展到其他商品领域,迫使不与官僚勾结的本分商
产,进而对自由的根基造成致命伤害。”
“更糟的是,如果亚尔夫海姆买了这些茶叶,就等于资助卑鄙腐败的官商打压正直诚实的商
,无形中沦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帮凶,而且在不
愿的
况下支付进
税——毕竟经销商的税负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长此以往,其他更过分的税收也将纷至沓来,直到殖民地彻底拜倒在帝国君及其腐败官僚的脚下。”
瑞贝卡坐在花园水池畔的长椅上,把这份题为“警钟”的传单朗读了一遍,过后问乔安,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
“这篇文章的论证逻辑不够严谨,有危言耸听之嫌,但是主旨并非毫无道理,通过廉价倾销来摧毁竞争对手,进而垄断市场,然后再提价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乔安以尽量客观的视角给出评价。
“你所说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传单上装可怜的,所谓的‘正直诚实的商’,具体来说都是些什么
呢?”瑞贝卡追问道。
尴尬地挠了挠,乔安如实回答:“主要就是走私贩子。”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你可以说民众短视,贪图小利,但是不能搞双重标准,低价倾销的确有垄断市场的嫌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