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2/3)
个代言
——黄小锋。
这个黄小锋脑子有些不灵光,如果不是财主老爹花重金把他弄到吴昌时门下,到现在秀才能不能考得上都难说。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利用一下这个笨蛋学生,吴昌时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黄小锋第一次主持这样的高端研讨会,与会的各界同仁。不是道观的观主,就是尼姑庵的主持。还有学生领袖黎胖子这样的偶像型
物,至于下面好多平
里仰望的读书
,连言的机会都没有。
“诸位同仁,诸位手足!今天我们为了百姓的利益抗争隆武朝廷的
政,我们要扫除万岁身边的
佞,让天下重归文明的大路。诸君!努力!”
“努力……!”下面的
齐齐跟着高声叫喊。
“奋斗……!”
“奋斗!”
号声再次响起。
“抗争……!”
号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
进
了打
血的状态。就连陈老君和陈庵生,都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
一场。
第二天一早,济南城
流密集的地方纷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告示。平
里都用鼻孔看
的生员们,这一次倾巢出动向路边的
进行演讲。
“身体肤受之父母!李枭不顾千古祖训,他带的兵都剃了
。这是悖逆祖宗,就算是死了也不会被祖宗原谅。你们说,这样的
死后能进祖坟吗?天上的祖宗都在骂你们!”黄小锋站在上马石上,慷慨激昂如同疯狗,双手挥舞宛若抽筋儿。
剃
!一直都是辽军的传统,也是辽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特征。
最先剃
的是李枭,他的借
是为了寄托对死去父母长姐的哀思。当然,实际原因就是李枭不喜欢留长
。
既然李枭剃了
,又有这么充足的理由。李家兄弟也都把脑袋剃了,敖沧海为了表示尊重一下,另外也是全家死光光不在乎。跟着李枭也剃了
,满桂是蒙古
,根本就没有这概念,看家敖爷剃了凉快,他也给剃了。
于是剃
的风气在辽军中迅蔓延,许多军官以此向李枭表达效忠。最后,居然成了不成文的惯例。只要进
辽军军营那就得把一脑袋的长毛给剃了。
为了当兵拿高薪,那些被招来的兵也就认了。反正
这东西,今后还能长出来。只要不当兵了,回家留两年也能留一脑袋的大长
。
可这种行为,毕竟有悖于华夏千年传统。
身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夫子的一句话,把剃
这件个
卫生问题,上升到了孝道的高度。大明以孝道立国,这一条孔夫子立下的红线。除了和尚和脱患者之外,没
敢于逾越。现在黄小锋拿这事
出来说事儿,实在是打蛇打七寸,一打一个准儿。
黄小锋这种公开演讲,多少还算是搂着说。私下里传扬的留言,绝对符合广大
民群众浓烈的八卦
味。
“俺听北边来的
说,在辽东都把
圈在围栏里面。被称作
圈!
被强行许
,如果当官儿的看上你老婆。二话不说拉着就走,只要敢出声反抗,当场格杀勿论。有钱有势的三妻四妾,没钱没权的连个老婆都混不上。”
“看你那身穷酸样儿,好像你有老婆似的。”旁边有
打趣。
“哈!我没老婆,那也不去祸害
。你知道不,在辽东没有老婆。可以大家伙用一个老婆,上半夜睡一个汉子,下半夜再睡另外一个。生了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种……!”
“啊!真有这样的事
?他们那里就没个礼法?”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公吃惊的问道。
“礼法?礼法多少钱一斤?那些当官儿的,都是李大帅手下的兵。因为打仗立了功,就可以随便鱼
百姓。这帮粗
管什么礼法,董卓进长安的事
大家都知道吧。辽兵在辽东,连董卓的凉州军都不如。
这还不算,进了
圈每天就要像牲
一样的
活儿。修桥修路,下地耕田,盖房子,铲地皮。好多
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不听话的大冬天就被吊在树上活活冻死。辽东好多路边上,都吊满了
。狼都不喜欢吃
了!”
“呃的个老天,这也太惨了吧。”一个中年鼠须男子缩
缩脑,眼睛里面满是好奇。
“这还不算,这些
每年都要缴税。收成几乎都被收走了,想活下去就得靠吃野菜过活。”
“哎呀呀!这辽东可真惨,那地方那么冷,光吃野菜得饿死多少
。”一个老婆婆,挎着菜篮子为辽东百姓忧心忡忡。
“不对啊!我听说土豆和玉米都是从辽东来的,咱们这吃土豆都吃得饱。他们那里就不能种土豆?”一个中年
开始质疑。
“这位大叔,你真不知道?辽东的土豆虽然丰收,可辽军
吃
。为了吃
,都把土豆喂了猪也不给
吃。”
“这可就缺了大德了。”中年男子一脸的义愤填膺。
“辽东每年冬天,都要饿死很多
。你们去年也听说了,官家号召大家移民到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