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五章(2/3)

十年间也呈增长,由一个仅仅有两万多的海港县城。发展成为不下三十万,各色工厂林立的中型城市。

最新的报让李枭很闹心,因为……纽约居然也开始兴建发电厂,以及铺设用电线路。

李枭毫不怀疑,以北美那些科学家的智慧,加上不断潜的工业间谍。大明的这点儿优势,迟早又会被追赶上。

要知道科学研究这种事,站在巨的肩膀上自然是事半功倍。可若是冲在第一线披荆斩棘,则要麻烦很多。

大明的科技如果不是李枭拔苗助长,根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进步。

其实好多东西,李枭也不会搞。关键是李枭知道科技发展的方向,这就好像船在满是迷雾的海上,总是有一座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

虽然航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暗礁之类的走些弯路,但至少目标是明确的。

北美领地成了李枭心中的一根刺,那里现在是盎格鲁萨克逊和希伯来的乐土。

靠近南部的一些州,畜养了数十万的黑。他们每天迫这些黑种棉花,种橡胶。

或许是这些东西原产地的原因,橡胶树在这里生产得非常好。采出来的胶,也比东南亚和夷洲的橡胶质量好一些。

至于棉花,更是肆无忌惮的种得满坑满谷。在支持了北美领地的纺织工业之余,还可以出欧洲。

英国的棉纺织厂,差不多七成的原料,来源地都是北美领地。

这些棉布,成为了大明在欧洲的强劲对手。如今的大明商们,正在利用先发优势。

不断的压低价格,想要把欧洲的那些棉纺织厂挤出去。但从效果上来看并不好!

因为大明在压低价格的同时,英国、法国、还有德国棉纺织厂正在拼命的压榨工

大明棉纺织企业,工们的工资是欧洲的两倍到三倍。每十天,还有两天的休沐假期。

而欧洲的纺织工业,雇佣工和童工几乎是普遍现象。工的工资极低,几乎只够她们糊的。

至于童工,好多地方只是管饭。每个月随便发点儿零钱,就算是工钱。

而这些钱算下来,只够在伦敦这样的地方买几块糖的。

没办法,连年的战争已经将国家财政打得穷。加上大明工业制成品的不断倾销,这让欧洲国家陷了普遍贫困之中。

那些当年靠着枪炮抢来的殖民地,也在大明海军陆战队威下,不断的萎缩。

其中英国最惨!

先是和大明争夺东南亚,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接着,最大的一片殖民地印度,在经过殊死搏斗之后,又被大明给夺了去。

紧接着是埃及,利比亚!最后是直布罗陀!

现在英国也只有在贫瘠的黑非洲,还有一些领地。勉强能够提供英国工业所需要的一些资源!

失去了这些殖民地,英国的国力正以眼可见的速度在衰退。以至于原先非常仇视大明的英国皇室,也开始向大明递出橄榄枝。

的邀请郑森和田川七左卫门去伦敦,就是英王顶着民间压力,亲自发出的邀请函。

王的行为,再一次诠释了。即便民间再反对,政治家们也会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事

政治家,都是一些没有感的利益动物。

而普鲁士,则是表面上维持着与大明的关系。他们还是想利用大明的技术,还有资金快速增强普鲁士的国力。。

和英格兰一样,民间充斥着对大明的各种贬低。说大明商品占据了市场,抢走了工们的工作岗位。

说大明吃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直接导致病菌肆意传播。前几年的流行大感冒,就是大明弄出来的。

各种靠谱不靠谱的谣言疯狂传播,甚至还有更加离谱的传言。说大明搬走普鲁士的高山,抽走普鲁士的空气。

某种程度上来说,普鲁士老百姓和大明的老百姓没有太大区别。他们热衷于传播各种各样的流言,并且在里面按照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

有这些不靠谱的言论,就不要指望普通百姓对大明有好印象。

再加上某些大明商,的确做事不太地道,更加给了普鲁士实。

驻柏林的大明大使馆,虽然知道这些谣言都是希伯来雇佣散播的。可也没什么办法!

报纸掌握在大明手里,青年学生和那些教授们也是心向大明。

各种报纸上,整天连篇累牍的鼓吹大明的各种成就各种富足。自从有了照相机开始,更是图文并茂的介绍大明的先进。

可民间的传言,说这些都是假的,都是大明鼓捣出来的障眼法。

大明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还是没能扭转舆论。没办法的事,和大明差不多,普鲁士老百姓也有太多的文盲。

他们根本就不看报纸!呃……或者说看不懂报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