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借腹生子(3/5)

“借腹生子?”刘娥喃喃地重复了一声。

钱惟玉道:“我们老家民间有个习俗,有些家薄有资产,夫妻因年老无后,又不愿意纳妾的,就典租一个贫穷家能生养的,住到家中来,一年两载的生下一个儿子来。那生母拿了钱回家补贴家用,那户家得以继承香火,那孩子虽非那大娘亲生,但是只要遮了众,一生一世也不知,依旧母子们相亲相终身的。如此则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刘娥怔怔地听着,半晌才道:“拆散家母子,岂非有伤鸷?”

钱惟玉道:“这岂是拆散,却是各取所需,彼此有益。倘若那贫家无余粮,那家里原有的几个孩子岂不是要饿死,得了这笔钱,倒能够养家活儿。那富家若是无接继香烟,岂不有绝后之虞?况且便是纳了妾侍,这孩子仍是认原配为母,这母子到底也是要分离的。”

刘娥摇道:“这也不过是民间小户行得罢了,这法子宫中岂能使得!”

钱惟玉笑道:“依臣妾看,可在宫中寻些有宜子之相的宫,若能为皇家续得香火,娘娘若养了皇嗣,官家自可据此立娘娘为后,谅那些朝臣们再无话可说!”

刘娥怔了半晌,忽然盯着钱惟玉道:“嫂嫂素来不会这些歪门邪道的,你这些是从哪里听来的?”

钱惟玉被盯着有些心慌,强笑道:“娘娘说笑了,这是正经的继嗣之事,如何是歪门邪道了。也就是因为我一直嫁过来之后无所出,才有为我提这事儿。没承想你哥哥一反对,后来我又怀上了,才没再提这事儿了。娘娘,我早说过了,若是不中听,只当我说笑罢了!”

刘娥淡淡在道:“既知是说笑,我也只当说笑来听罢了!”

雷允恭站在身边,听着两对话,眼神闪烁。

而此时,赵恒在宫中,就见刘承规过来告老。

刘承规历经太祖太宗与当今天子,掌皇家秘阁图书三十年,三馆秘阁书籍经久不治,多谬误简,他率朱昂、杜镐与他整理,著为目录;先朝修《太宗实录》和本朝编纂《册府元》、《国史》及雠校等事,均由他典领。他修撰目录心得,亦为后世之本。

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过程中,刘承规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修建玉清昭应宫时,刘承规又为副使。此项工程规模宏大,每天服役的民工达三、四万,所用建筑材料分别从全国各地征调。刘承规均是亲临现场指择,屋室少有不合要求,虽金碧已具,也要把它毁掉,重新建造。

他执掌皇城司,许多事他心里明白,却待并不严荷。在建造玉清昭应宫过程中,铸铁监前后盗铜数千斤,埋藏在地里。却早教刘承规知道,但却不动声色,待得那偷盗得多了,联系了外正欲将东西运走转卖,谁知道那埋在地底的铜居然全部不见了。那铸铁监本是不知所措,谁知次刘承规却邀请他一同去清库盘点,那满以为死期将至,谁知道库里居然帐物相符,他这才明白,他那盗走的东西居然就一夜之间回归库藏,且他作假的帐册,也换回了原来的真帐册。那吓得魂飞魄散,刘承规却恍若无事,并不曾追究。但那却不敢当真只作无事,自此既畏其威,又怀其德,只能加倍用心办事,以赎其过。事传开,更无敢懈怠其事。玉清昭应宫也比原来计划中少了一半时间,更少费了银钱。其中虽有丁谓心控制财务之功,更有刘承规努力监督之功。

大中祥符二年,皇帝车驾出潼关,渡渭河祀汾后土。这次祭祀活动,凡百物供应全由刘承规安排。不管路上艰难如何,无不妥贴。此后皇帝率百官朝陵、东封及祭后土,刘承规奉命留宫掌管大内公事。封祀礼后,皇帝要依功进秩,刘承规却上表要求辞去所有官职,告老休养。皇帝不肯,作七言诗赐给刘承规,以示敦勉,又封他为宣政使、迎州观察使。如此拖了一段时间,刘承规又要告老,如此已经是第三次了。

如今赵恒见了刘承规进来,就道:“你若要说是告老,就不必说了,朕不会允的。”

刘承规却道:“老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这次是最后一次给官家请安了,也是跟官家辞行了。这是老的辞呈,官家这次就准了老吧。另外,这里有老一直压着的几个旧案,也一并呈给官家,老也能走得安心了。”说着就将一些新旧不一的案卷呈给了赵恒。

赵恒坐下来打开文书,一件件看起来,越看脸色越难看。这却是刘承规自太祖太宗朝经手过的一些案子。

不管是秦王被贬之缘由,还是许王死时诸王动向,以及皇帝诸子夭折的一些蛛丝蚂迹,还有陈贵妃死后涂嬷嬷的供等。皇帝翻了两页,就令身边侍从退出,只留刘承规一个,再细细看下去,当真是看得心胆俱裂。愤然击案问他:“这些事,你如何今才与朕说?”

刘承规叹了一气,道:“老想了许久,本想将这些事都带进棺材里的。只是不想令官家一直不明白其中缘由。老无能,许多事不能防患于未然,及至查清楚了,又不敢说出来。秦王之事,许王之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