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助饷(1/2)
大顺开科取士的方法很简单,沿用前明的八文体制,并没有做什么太大的改动。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秦石明白,这是大顺作为一个新生政权,进行各方面过渡的一个特点。很多方面在政权初期,都会沿用前朝的典章制度,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逐步进行改善。以八
文作为科举形式,便是最好的见证。
不过,这一次开科取士的八文,在后面多了一道附加题——策论,这倒是有点像唐朝的制度了。
正是策论的题目,解答了秦石压在心中的疑惑,其题目为《助饷国策》。
李自成出身平民,小农思维限制着他,因此大顺农民军每攻陷一座城池,都会要求当地的富家、土豪、士绅、官吏等有钱家进行助饷。这样的举措,在短时间内,可以为农民军提供大量的粮饷,以供应其进行长期的作战消耗。
事实上,这种助饷,与其说是捐钱纳粮,倒不如说是抄家充公。至少,在罗山县的这几天里,秦石为了打听形势,而走访各个学子,所听到的外界消息皆是如此。譬如说,闯王攻进北京城,摊派军饷给各处前明官吏,某某大学士因为受不了羞辱,而上吊身亡等等。
其实,秦石也能明白,在这个时代,明皇昏庸,各地豪强兼并土地,官民反。农民军的思维还停留在利己主义上,一旦取得了政权,自然会疯狂压榨那些官吏士绅之类的阶层。这样的做法,与土匪没什么两样。
因此,大顺自然而然的将这一类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一般说来,一家士绅能代表一方民心,失去士绅阶层的支持,就等于失去了民心,如此一个政权又怎能持久?
故而,在秦石看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败亡是迟早的事。
当然,坐在考场中的秦石,还想起了吴三桂这个,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其
之所以会引清军
关,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助饷这件事。所谓助饷,抄家而已。抄得不仅仅是家里的银两,还有吴三桂的那位
妾——陈圆圆。
由此,助饷一事,害害己。
秦石将自己的想法写进了策论中,他没有什么顾忌,反正他的志向不在于此,能不能考进也无所谓。与其憋在心里,倒不如说大书特书写下来。
开科取士的考试,一直持续到四月十的下午。结束以后,秦石回到了馆驿,次
他一大早则是再次来到罗山书院。
此番前来,秦石是要拜访自己的几位老师的。他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看望曾经教育自己的几位夫子,当然也是顺带听听几位老师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毕竟旁观者清,兼听者明。
考试结束后的罗山书院,远不如前几热闹了。门房通报后,秦石就踏进了罗山书院的大门。
“秦石?你怎么在罗山书院?不是在家种田吗?”
转过大门,秦石在书院的一处长廊上,碰到了自己熟悉的。
那身着锦衣,腰间挂着玉佩,发簪横
在发髻中,同时又有两根飘带自发髻之处垂落在腰间。眉清目秀的面容,显得颇为俊朗。手中一把折扇,也挂着小玉坠儿,读书
气质十分明显。
“原来是顾家大公子顾文,少见少见!”秦石赶紧上前寒暄了两句,“这不大顺开科取士,我前来应考,希望将来能谋一个小官做做!现在考试结束了,我来书院看看几位夫子!”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寒暄,那料到秦石话音刚落,他的耳边就传来了顾文的冷声冷语:“我还以为你身为读书,会秉承读书
的忠贞气节,没想到竟是这般毫无良知?大明国灭这才几天的时间,你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为闯贼效力?”
“这……”
顾文的话是秦石始料未及的,他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找不出任何理由。
“我看你是在家种地种傻了!”
顾文展开自己的折扇,在自己胸前扇了两下,说话的态度也突然改变了。
“我有一位远房表叔名叫顾炎武,早年家住江南昆山,后来去了北京城,闯贼城后,崇祯帝于煤山自缢,他与一众大臣赶往了应天府,那里是大明的第二国都。如今,很多宗室大臣,正准备在应天府拥立福王为帝,届时大明必定能光复!”
顾文虽然刚刚上来就对秦石一顿臭骂,但当他说到顾炎武这个名字的时候,秦石还是将火气憋在了心里,仔细听了下去。
顾炎武,明末清初有名的反清之士,只是没想到在这罗山县,竟还有他的远房亲戚。
秦石心里想着,自己要是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去拜访这位名。
“你曾经三次考试第一,是罗山县最有希望进京殿试的那个。你要是还记得读书
忠贞二字,过不了几
就跟我们顾家一道前往应天府,一起为光复大明做准备。这闯贼虽然进了北京城,但决不可能真正的灭我大明!你是不知道,那闯贼助饷之事,究竟害了多少家族!”
一听这话,秦石就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