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谋事在人(1/2)

“吱呀——哐当——”

正当秦石眺望远方清军阵营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阵关门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奉闯王令,紧闭罗山县四处大门,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城门吏吆喝的声音,传入秦石的耳中。随即,一队队身着布衣的士兵,在将领们的指挥下,分别奔赴城墙上的各个垛口

清兵围城,罗山县封城,很显然李自成要在这里做殊死顽抗。

其实在秦石看来,即便是清兵不进行大规模的强行攻城,李自成也会一败涂地。城墙上的这些士兵,身上除了布衣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防护措施了。反观城下,清兵们虽然脑袋后面拖着一根长辫子,但是他们身上的铠甲,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是装备上的差距,毕竟李自成的大军发源于农民,而清兵多数来自于满清八旗。从战斗经验上来说,大顺农民军起兵灭明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而满清立国,从努尔哈赤开始,直到现在的顺治帝入主北京城,数十年时间,那可都是一直战斗在白山黑水间。论及战斗力,显然李自成的农民军远远不如清兵。

“闯王有令,征召本地有识之士,若是能退清兵者,赏万金,封大顺万户侯。”

在回知州府衙路过市集的时候,秦石再次见到了一张榜文。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张榜文要求应召的人员,帮助大顺击退清兵。

只可惜,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顺兵败如山倒,它所封的万户侯爵位,不过是绣花枕头罢了,毫无意义。

“不过,我想黄阁一定会把我举荐给李自成的。”然而,对于秦石来说,他心中已经有了预测。他在此前收拾顾家所表现出的能力,足以让黄阁有理由,将其举荐给李自成。更何况,在此之前,黄阁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果不其然,当秦石到了知州府衙后,黄阁立刻把他叫到了书房。

“闯王现在坐镇于城东大营,你即刻随我去一趟。”

黄阁的口气是命令式的,显然没有给秦石选择余地的。秦石也不拒绝,相反他表现的非常顺从。倒不是因为秦石愿意给李自成献策,而是因为他想要去看看,这个李自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最重要的是,秦石要去探营。毕竟,秦石的计划是要于信阳州截杀李自成,如果不对其进行了解,很显然他的计划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出了书房,秦石与黄阁就一道上了马,疾驰前往城东李自成的大营。行进在街道上,昔日繁华的景象不再,冷清的气息扑面而来,但秦石没有时间去感慨这些了。他心中在酝酿着自己的计划,也期盼着自己的计划能在不久的将来成功。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秦石不光要谋划,更要成事,否则的话,他就再也没有绝佳时机来实现自己成为大清权臣,进而光复大明的目标了。

出了东城门,两人行了不到两三里,就进了李自成的军营。

下马之后,秦石四处打量了一番,“顺”字大旗,随北风飘舞,军营之中的士兵,皆是疲劳之色,就连站岗的,也都差点拿不稳手中的长矛。有一些士兵,聚集斜躺在草垛上,他们身上缠着白色布条,很显然是受伤不轻。巡逻的士兵一队接着一队走过秦石与黄阁的眼前,他们脸上的伤痕,提醒着秦石,此前这支队伍经历了一场大战。

“信阳州知州黄阁参见闯王陛下!”

此时的李自成,早已经建立大顺政权,又是在北京城登基称帝,因此黄阁进了李自成的营帐后,对其万分恭敬。

“哦?原来是黄阁啊?早在北京城的时候,你就来信说有一个不错的助力要推荐给朕?莫非是眼前的这个书生?”

秦石与黄阁一道,走进了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帐中只有李自成一个人,两人刚走进去的时候,李自成正单手撑着脑袋,看着帅桌上的地图。他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直至黄阁开口,李自成才坐正了身子,将目光落在了秦石与黄阁身上。

迎上李自成的目光,秦石偷空打量了一下他,明黄色的龙袍,表明李自成的身份。中军帐内光线昏暗,他没能看清李自成究竟长什么样。但,秦石能够从李自成的声音中听出,此时的他,非常疲惫,而且还有一丝的无奈。

其实也难怪,从北京城一路败退到信阳州,迢迢两千里,期间不知道吃了多少败仗,虽然李自成现在还是大顺政权的皇帝,但他的威望,在农民军中,恐怕早已下降到了极点。

秦石再一次想到了助饷的事情,抄没官家以为私用,要不是有着均田免赋的口号在起作用,恐怕大顺兵马早就散的一干二净了。

“秦石拜见闯王陛下!”

与黄阁一样,秦石也非常恭敬的抱拳拱手。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在秦石看来,也就那样。虽然身上穿着龙袍,但是连一丁点儿的皇族气势都没有。

“听闻你有些手段,眼下的局势你也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