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4章 大西军的出路(2/3)

远县,与孙可望等四位将军见一见,看看能不能招降他们。”

“秦老弟,此事太过凶险。”杨展对于招降大西军残部十分不理解。

他们一伙败军之将,完全可以与曾英合作,前后夹击灭了他们。

“张献忠战死,有着极大的偶然。”秦祚明看着杨展笑道:

“如今大西军的号敌是大清,而不是我们,纵然我们从成都走了他们,又帮他们减负,诓骗回来了十万

更何况这种事,还是李定国他提前透露给我的消息,是为了避免成都百姓被屠杀。”

“话是这么说,但我更担心孙可望会狗急跳墙。”杨展始终是不相信这帮贼寇的。

到绝境当中,不定会出什么事来呢。

况且还有清军在侧,杨展不愿意去招惹大西军残部,一种直觉让他觉得这伙很可能什么都不顾。

所以现在会谈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杨大哥你觉得大西军从蜀之前欢迎,到后面惧怕,发生了何事?”

“自是全赖张献忠滥杀无辜,一盘好棋下成了臭棋。”

秦祚明走了两步:“杨大哥,你说的对,也不对。”

“怎么呢?”

“在地主阶级策动的叛面前,张献忠用地域概念代替了阶级区分,把四川官绅的敌对行为,误认为是“蜀民”的忘恩负义。

不加区别地滥加剿杀,结果造成了自己的孤立。

你发现没有?在张献忠施政的后期,出现了一种恶循环:

他越是感到孤立,就越加变得猜疑戾;而越是猜疑戾又更导致他不分良莠的屠杀,使自己更加孤立。

自古以来,任何一支队伍想要战胜敌,必需有两个基本条件,即自身的团结一致和争取最低限度的同盟者。

大西军在川蜀后期基本上没有同盟者,甚至作为大西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的普通农民。

也在其所施行的力面前吓得远离而去,自身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益增长。

这正是大西军在四川站不住脚的基本原因。”

杨展若有所思的点点,当张献忠下令屠杀成都百姓后,他就觉得这个已经疯了。

大西军立国把成都作为国都,结果要把他自己国都的百姓,全都给杀的一二净,还要放火焚烧。

杨展觉得张献忠脑子一定被打坏了,会下这种命令。

现在大西军皇帝张献忠那个疯子死了,秦老弟觉得有机会招降大西军残部吗?

“我方才所说只是张献忠失败的第一点。”

秦祚明伸手手指道:“第二点便是张献忠和他的一些部下们过分迷信武力。

他们认为似乎只要掌握了武力,其他都不在话下,无论是粮食、物资、地盘、兵源以至心都可以轻易地取得。

因此,他们不注意恢复社会生产,不重视维护社会安宁。

在大西政权统治的后期,四川民未能得到起码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条件。

这固然同地主阶级的叛有关,但张献忠等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也并没有作出多大的努力。

一个拥有庞大军队的政权,只是建立在社会生产益萎缩的基础之上,它的前途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第三点,大西军领导的麻痹轻故,也是导致兵败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们起义的初期,各支起义军由于力量远逊于官军,为

了达到保存自己、相机出击的目地,一直非常注意侦探敌,避免行动的盲目和遭受官军的猝然袭击。

这个优良的传统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可惜的是,张献忠(李自成也有类似况)在自己的军事力量对官军占了压倒的优势以后,就逐渐滋长了骄傲绪。

突出地表现为麻痹轻敌,不再兢兢业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了。

张献忠、李自成的突然牺牲,都不是由于兵力削弱到连自己的领袖物都保卫不了。

相反,他们在牺牲时都还掌握着几十万大军。

只是由于麻痹大意,况不明时硬充好汉,卒致以身予敌。

这种悲剧,我们要牢记在心。”

“我尼玛,说这么多,你还是要去见大西军的四个将军。”雷大捏着烟管道:

“你就没想到他们会把你给顺道灭了,毕竟杀不了远处的清军,还杀不了你个麻匪?”

“哈哈哈,你说的对,不排除这种可能。”秦祚明耸耸肩笑道:“收服大西军一直都是我想要做的事,我想要试试。”

“三当家的就不救了?”雷大指着地图道:

“老九,清军突然杀到西充,定然会围攻广元县,到时候咱们大军往前走,怕是会中埋伏。”

“我们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