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民乱五丈原(1/2)
京城,南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子不顾守卫的阻拦,纵马冲
了城内,一中年男子紧随其后,丢了一块令牌给城防守卫后便马不停蹄的追了上去。
“要出大事了!”城门守将俞勇颢看着手中的令牌,顿时脸色不好看的说道。
一旁的副将见状,连忙上前问道:“将军,怎么了?”
俞勇颢没有回答,而是把令牌递给了副将。
副将一看令牌,顿时大惊:“总督府?”
“前几杨总督府发生的事还没有结果,如今恐怕又一总督府要出事了。”俞勇颢面色凝重的点了点
,叹了一
气说道。
听到二的对话,他们身旁的一个小兵嘟哝了一句:“要是所以总督府都出事才好呢。”
俞勇颢闻言顿时面色难看的呵斥道:“你懂什么?如果真那样了,就天下大了,到时咱们的好
子也就结束了。”
张府。
陕西总督张时敬刚午睡醒来,便见到管家慌慌张张的跑进了卧室。
“什么事如此慌张?”张时敬见状顿时眉一皱,颇有些不悦的呵斥道。
自从发生了杨文昊遇刺事件后,原本大家都以为安全的京城不那么安全了,在京的所有总督们都如同惊弓之鸟般缩在了自己府里。
张时敬也一样,每天除了看看陕西来的书信外,就是偶尔小憩一会儿。
“老爷,五小姐来了,都督府出事了。”管家顾不上张时敬的呵斥,跪地声泪俱下的回禀道。
“如月来了?出了何事?”听到管家的话,张时敬心里顿时一阵咯噔,也顾不上更衣了,连忙起身问道。
“爹!”管家还没来得及开,一个神色憔悴,脸色苍白的
子便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跪地哭喊道。
张时敬看到自家儿的模样顿时一惊,连忙跑过去拉起来问道:“如月?怎么回事?你怎么这般模样?”
“爹,二哥、四哥被民杀了。”张如月并没有起来,而是跪着撕心裂肺的哭喊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什么?”听到儿的话,张时敬顿时脸色一白,跌跌撞撞的后退了两步后便整个身子瘫软了下去,跌坐在了地上。
.........
五天前,陕西凤翔府,五丈原。
“二哥,这里就是陈寿所著《魏书》、《蜀书》中提到的五丈原啊?”
渭河边的官道上,以两个身着锦衣华服的公子哥为首的官军队伍正在缓慢的行进着。从官兵们的仪态以及行军步伐上懒散的动作来看,这显然是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
“四弟,咱们这次是偷跑出来的,千万别生事,虽然父亲远在京城管不了咱们,但大姐知道了肯定会揍咱们的。”另一个公子哥看着先前说话的那个公子哥再次提醒道。
这二便是陕西行省总督张时敬的两个儿子,张如华和张如年了。
“二哥你就放心吧,咱们好不容易才跑出来一回,我可不想再被逮回去。”张如年闻言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显然没把张如华的提醒放在心上。“也不知父亲怎么想到,非要咱们看看史书?咱也就对这三国时期的《魏书》《蜀书》《吴书》感兴趣了,其他看着疼。”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才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
而这个世界没有宋朝,所以也就没有整理后的三国志。
张如华没有理会张如年的抱怨,自顾自的说道:“听说这附近有座前朝时期修的诸葛亮庙,咱们去看看后就回去吧。”
“好吧,这里确实也没什么好怀古的。”张如年闻言抬看了看天上的
后只得无奈的点了点
应了一声。
一行走了没一会儿,便见到前方出现了一个庄子。
“那个谁?”张如华还未说话,张如年便吆喝了一声,待后方一个官员模样的走上前来后便问道:“前面是什么地方?”
那个官员闻言并没有抬,依然躬身回道:“回两位公子,这里是蔡家庄,过了蔡家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远的五丈原台峁上便是前朝修建的诸葛亮庙了。”
不等张如年再开,再然后便抢先安排道:“走,去庄子里歇歇。”
连年旱,加上苛捐杂税,庄子里早已没了吃食,所以庄子里的青壮大多靠进山挖
打猎来维持生计。
远远的看到一队官军走来,留在庄子里的几个青壮一边预警一边招呼着庄子里老幼。
虽然明知道官军的到来没有好事,但早已饥肠辘辘的庄民们还是怀有那么一丝希冀,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庄子围着。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