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下朝(1/2)
选秀的事答应下来,就等之后慢慢筹备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接下来的朝堂仿佛风雨过后的海面,平静无波。
之后又有几名官员出列,说了几件无关痛痒的事。
元琼自此之后就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默默观察。
听了几件事,她也稍微摸清楚了几分如今的大魏究竟是什么怎样一幅面貌。
前面的成宗、仁宗时期都发生过藩王叛,特别是成宗时期尤其严重,战火蔓延了半个江山。虽然早已平反,但是之前本来就匮乏的国库更加亏空。太祖、高祖忙着扫清外族势力,本就没有什么积蓄,加上内
,到仁宗继位时国库近乎见空。
幸而仁宗继位后实行了诸多政策给百姓减担,不惜代价的修水路、鼓励民间贸易,形势才稍微有些好转,分封的藩王那边一边加大了一些弱势藩王的安抚,一边将所有藩王的封地都调近了首都,利用中央的部队进行监管。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大魏正在像着更好的未来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然而正在这个要紧的关,仁宗却因病驾崩了。
举国上下为仁宗的离世而哀悼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于元琼这个年轻君的不信任;甚至于几十年前被打痛了的周边蛮族势力也隐隐骚动起来。再加上年初的几场天灾,朝野上下也是一片惶惶。
最终,所有的苦果也都有百姓吞下。比如方才延州的灾,再比如边关地区的百姓前两天遭到了北方匈
的骚扰,一连片的村庄被烧毁,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诸多大臣商议的结果却是,只是派礼部的遣使节表面上去恩威并施,但其实并不打算多做处理。实在是国内如今尚存不安稳的因素,中枢的朝臣忙的焦
烂额,又不是城池失守的大事,不值得花费
力去处理。
元琼看在眼里,默默地将这些事记在心里。如今的她没有什么权势,也无力改变这些大臣们的想法。只等未来有一天,或许她也会有能力去做些什么事,为这个国家改变些什么。
虽然身处不同的时空,但身为类之间彼此的紧紧联系,却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距离上一位大出列请奏已经有一会儿了,朝堂寂静无声。
崔太后咳了一声。
元琼从走神中脱离出来,扫了下面的朝臣们一眼,道:“既然诸位大无事启奏,那边退朝吧。”
刘公公掐起嗓子,“退朝————”
众大臣行礼,元琼和崔太后离开。
大臣们见早朝终于结束,纷纷松了气,各自怀着心思也离开了。
崔括却与众不同,走向了内宫的方向。
识见到了,想到了今
朝堂上元琼的表现,眼底浮现出忧虑。
希望崔家不会那么大胆。
王故走到识身边,看着崔括离开的方向,语气中透露着不满:
“这崔括还真把自己当皇帝的舅舅了?就算是亲舅舅,也没见得外臣如此频繁的出禁宫的。”
识连忙施礼:“王相。”
王故关切地看着识,问道:
“太傅的伤怎么样了?”
识留了一个心眼,小心翼翼地回道:“还没有醒过来。”
王故不疑有他,叹了一气道:
“如今太傅不在朝堂,崔家只会更加嚣张。也只怪你们家也太过小心翼翼了些,但凡你们强势一些,与陛下多走动走动,也不至于.....”
王故说到这里,又恨铁不成钢地叹了气。
“倘若只有你家一个外戚,我和其他诸位大
也可以放心许多啊。”
王故饱含意地看了
识一眼。
识心
一跳,只是沉默,没有答话。
王故见识没有回答,也就没有理他,自顾自走开了。
识凝视着王故离去的方向,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慈宁宫。
崔太后喝了一下面的
递上来的茶,发觉有些趟嘴。
“砰”的一身,崔太后将茶盏扣在了茶几上,茶水因为剧烈的碰撞瞬间泼出来大半。
身边的伺候的宫连忙跪下:“娘娘........”
心烦意的崔太后正要发作,殿外的宫
却匆匆进来禀报:
“娘娘,崔大到了。”
崔括踱步进来,看到了崔太后脚边跪着瑟瑟发抖的宫,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崔太后朝跪着的宫喝道:“没点眼力见吗?没用的东西,退下吧。”
眼看着宫都退了出去,崔括才道:“怎么进来脾气越发的不好了?”
崔太后的手指屈起,用关节处揉了揉太阳,皱着眉道:
“今儿朝堂上发生了那样的事,难道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