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1/2)
“现在的吴王只要不惜代价,整个大魏都唾手可得了,难道那区区几块地就能够让他心动了吗?更何况,我觉得朝廷连大魏的一半都给不了他,又怎么可能打动他呢?”
崔括意味长地分析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所以吴王此次答应了朝廷的求和,恐怕十有八九是假的罢了,只不过是先想稳住朝廷,让他们放松警惕罢了,这样好方便接下来的行事。”
崔太后先是一怔,接着面上涌出一喜色:
“哥哥,你的意思是说......”
崔括点了点,“所以咱们等着就是,吴王绝对不会让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很快咱们就能见到结果了。”
“况且,”崔括轻蔑地笑了笑,“我既然敢让吴王进京,又怎么会一点准备都没有呢?”
某个房内。
一道影坐在桌子旁,烛光摇曳着,使得他的脸忽明忽暗。
房门打开了。
“大,听说圣旨已经送到吴王那边了,礼部的官员已经回去复命了,咱们要不要.......?”
他沉吟片刻,“先不急,等朝廷把这个消息散播出来再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再说,咱们是看吴王的动静行事,等吴王给咱们发了信号再行事。”
“是,大。”
“都安排好了吗?”
“都已经安排好了,等到时候一声令下就是了。”
“好,那随我一起出去看看况吧。”
“是,大。”
那吹熄了蜡烛,又隐藏到了黑暗之中。
元琼和其他官员们正在文华殿中等待着消息。
不过事已经差不多解决了,所有
也都没有那么紧张了。
元琼趁这个时候也大概认识了一下六部尚书,彼此之间打了照顾。
王故坐在那边,扫了一眼正在和工部尚书聊得很愉快的元琼,闭上了眼睛开始养蓄锐。
“王相。”
王故睁开了眼睛,“杨大是有什么事吗?”
杨器笑了笑,“打扰王相了,我确实有所疑惑。”
杨器四十多岁的年纪正当壮年,但在朝堂上浑水摸鱼的功夫却比那些年纪比他大了几十岁的还要厉害些,仁宗所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中属他最没有存在感。
崔括不必多说,世安属于务实型的
,兢兢业业指点政务;镇国公李定远掌管京内的治安,金吾卫就在他手中,但他是个
脾气,遇到了看不惯的事
就
大骂;赵王是宗室的代表
,只是不沾朝堂上的事
,但是涉及到宗
府的事
办起来却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但杨器的划水是尽皆知的,平
里上朝都是无
打采仿佛下一秒就要睡过去一般,议事的时候基本上也不说话,除非问到他
上了,他才会出声。当然,出声也不代表杨器就言之有物了,一般
况下杨器也只是活和稀泥罢了,除非躲不过去,才简单的说一句自己的想法。
久而久之,杨器基本上才朝堂上也就算个隐形,也不和谁走的近,也不和谁结仇,下了朝就安心呆在家中,很少出来。就吏部的
也都知道除非要紧事,否则没有
会来找杨器,基本上都是由吏部侍郎帮忙处理了。
幸好吏部侍郎是个老实本分的,也从来不擅权或者结党营私,一直兢兢业业的做事,连带着整个吏部的风气也是六部之中最好的。
王故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先帝会任命杨器这个透明来当顾命大臣呢?难道就因为杨器的姑
是高祖的皇后吗?还是因为杨器长的好看呢?
王故不得而知,但这时杨器第一次找他,他一边保持着礼貌,一边心里觉得有些奇怪。
杨器拘谨地朝王故拱了拱手,一看就是平时应酬很少的样子,看上去十分青涩。
杨器压低了声音道:“王相难道不觉得此事吴王答应地太爽快了吗?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王故捋捋胡须,一边打量着杨器,一边思考着:“老夫其实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但也觉得不奇怪;毕竟吴王作为一个藩王和朝廷对比下来实力差距还是很大的,也一时攻不了庆京,可能他就是带着兵来逛一逛,打打朝廷秋风呢?”
杨器皱了皱眉,没有多说什么了。
王故看了他一眼,安慰道:“你放心吧,有太傅出马害怕什么?况且吴王也翻不起什么风啊,庆京的城墙牢固着呢,凭借着守方的优势,吴王翻不出什么花样。”
杨器不再多说,朝王故拱了拱手,又找了一个没的地方独自站着去了。
王故叹了气,这杨器是他这么多年来在官场上看的最不懂官场应酬这一套的
了。
得亏是六部尚书之一,得亏出过皇后,不然早就被穿小鞋给撸下去了。
说话又不好听,也不笑,还浑水某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