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活字印刷 一(1/2)
大唐第一届篮球联赛最终以李二的贞观无双队(为毛又是这个名字)大比分屠戮了李孝恭的球队而获得冠军,陈宇只在最后冠亚军决赛的时候上了一场,其余的基本都
给薛仁贵处理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今长安以及附近的百姓也分成了两批,一批热衷与足球,另一批则喜好篮球,李二
脆在城北大营附近修建了一个民用的足球场,以方便贵胄家中的私
球队训练,至于百姓嘛,那
去哪儿去哪儿,李二管不着。
授衣假刚过,按例是要大朝的,陈宇一大早就进了宫,李二气冲冲的拿来一叠奏折,扔给陈宇看,
“子寰且来瞧瞧,这帮子糊涂蛋,整
的浑浑噩噩,朕要他们何用!连朕的旨意都能曲解,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陈宇捧起奏折一看,原来是李二曾下旨让剑南道寻找橡胶,但是底下藩镇理解错了,还以为李二是要大批量的去种植橡胶树,一来一去就耽搁了不少
子。
陈宇有些好奇的打量着手里的奏折,这明显不是平时李二看的那种,厚了不少,翻开一看,里面写着不少平时李二的旨意,一
脑儿的打包给红翎信使传递过去的。
“呃,敢问陛下,此为何物啊?为何臣从未见过?”陈宇小心的举起手里的奏折问道。
李二看了看,点点
道,
“子寰不知也无甚奇怪,此为邸报,原是为了藩镇路途遥远,聆听朕的旨意不甚方便,才设置的,不过是把朕平时的旨意记录而来,传递给藩镇的官员传阅的。”
陈宇恍然大悟的点点
,原来这就是华夏最早的报纸!最早关于“报纸”的记载,见于唐
孙樵的《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樵囊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
条事,不立首末。”文章记载了,开元年间朝廷的政事,包括"某
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
百僚行大
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某
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
其实,这种报纸也有其发行机构,当时被称为“邸”。唐朝实行藩镇制度,各个藩镇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办事处就被称为“邸”又称“进奏院”,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藩镇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他们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
报,写成简报,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藩镇长官。因此,当时的这种“报纸”又被称为“邸报”、“进奏院状”。
唐代的这种“报纸”和现代意义的报纸还是有所不同的。现代的报纸所刊载的新闻信息是在全社会传播的,刊载的内容也很广泛。而唐代的“邸报”、“进奏院状”主要还是用于沟通朝廷官员间的信息,刊载的内容也主要是以政事为主。
陈宇琢磨了几分钟,上前躬身道,
“陛下,这邸报虽是我大唐发行,然下属官员容易曲解,臣有一策,可解此事!”
李二忙站起身,笑呵呵的看向陈宇道,
“卿果真知朕心意,快快说来。”
陈宇清清嗓子,看着手里的邸报说道,
“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陛下的旨意一旦书写于邸报之中,难免容易曲解,不若加上标点符号,即可避免这一状况,另外,臣以为,当发行大唐官报,挑选有利于民生之事刊登,发行于大唐全境的府衙之内,不仅可以让百姓更好的知道陛下乃是千古明君,也能让官员不容易曲解陛下的旨意。”
李二皱起了眉
,陈宇说的话他能听懂,但是意思就不太知道了,
“子寰呐,这标点符号是何物啊?”
陈宇拿起手里的邸报,走上一步说道,
“陛下且看,此句为何意?”
只见陈宇指着的地方有一句,“圣
亲率十五万大军力敌高丽安市守军
敌于城下杀敌数万……”
李二笑了笑,随
说道,
“这说的子寰如何不知,当
安市城,子寰不也在其中?”
陈宇点点
,又道,
“陛下且看,此句虽是这般说,然臣一样可以理解为,安市守军
敌于城下,岂非说的是
我大唐守军也?”
李二皱起了眉
,咂咂嘴道,
“这识文断句乃是最最基础之事,若藩镇的官员连这也看不懂,岂非是朕用
不明?”
李二其实说的没错,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一说的,识文断句那是读书
最最起码的基础,要不然你连一本完整的书都看不懂,正因如此,古代读书
也更少。
陈宇忙摇摇
道,
“百姓可不是官员,又有多少是有念过书的?便是府衙之中,怕是也有不少懒于读书的官员,难免曲解圣意。”
李二若有所思的点点
道,
“子寰说的有理,来啊,把这邸报带上殿中,与众臣一道商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