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努力工作(1/2)
新的司农部成立了,作为一个部门的老大,不可能是一个光杆司令,总要有一些手下吧。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大家都知道这个部门是直接对接皇上的,以后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机会多。于是李俊杰最近遇到了太多想塞进自己部门的各路
马,大多数都是为自己子孙或家族刚踏上官场的子侄来说
的。
就是好友苏志严和冷世安的家里都有些心动,只是苏志严和冷世安两个当事拒绝了家里的提议,他们都不喜欢种田的事,还是希望按现在的路来走。
进腊月,冷世安成亲了。作为好友,李俊杰自然鞍前马后。鉴于李俊杰那奇葩的酒量,给冷世安挡酒的自然是李俊杰。
过完年没多久,葛茹卉就被发现怀孕了,杨书兰喜出望外,直接搬来了西府,贴身照顾小儿媳。李俊杰在听到妻子怀孕的消息时,有些晕乎乎的,不过还是很快就接受了自己要当爹的事实。
都睡成功了,当爹也是自然的结果。
出了正月,苏志严的成亲的子也到了。李俊杰又为兄弟挡了一次酒。
等天气回温,李俊杰正式开始了自己作为大司农种田的职责,带着十来个手下以及一堆种田的好手,成天泡在皇上拨给李俊杰的试验庄子里。
大司农的工作有一点很得李俊杰喜欢,就是上班时间李俊杰自己定。不过所有工作都是才开始的,李俊杰作为部门老大,要忙的太多了。从年后来试验庄子,李俊杰除了定期回府看怀孕的老婆,其余时间就是泡在地里。本来杨书兰还犹豫要不要提醒儿子在儿媳怀孕初期不要去同房的,这下好了,儿子现在基本上不归家,偶尔回来,还是白天回来看一下媳
,看一下家里就离开,也省了自己去提醒了。
李俊杰先安排在庄子里挖排水沟渠,这样方便田地灌溉。
又将李家这些年的已经试验成熟的增产方式都拿来用在了试验田里。什么木灰育肥法,
木灰浸种法等等。
除此之外,对于大明的主要粮食稻谷,李俊杰借鉴了后世提早育秧苗法,先集中肥田育苗,等稻苗长到一定高度,再进行秧种植。
后世,李俊杰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被着到地里帮忙
秧。小时候是被
,但等长大了上了大学,自己开始懂事了,暑假回家,他就变为主动下地
秧,为父母减轻负担。因此,对于
秧,李俊杰很是擅长,多大的间距行距,一棵上面几株秧苗,李俊杰手指一掐就准。根部以多大力度
进泥里秧苗才不会漂浮起来,又不至于
的太
影响秧苗成长,那种手感已经刻到了他的骨子里,就像
一旦学会了开车,哪怕长时间不开车,但是那个肌
记忆还是会存在。
这个时代的稻谷,们一直以为种的越密收成越好,所以亩产量一直只有两石约300斤左右,和后世亩产量一千多斤比起来,都够不到后世的零
,实在太惨了。李俊杰觉得自己只要稍微有所作为,这个产量的上升还是很容易的。
另外后世,李俊杰就记得自己家一开始近十年是两季稻,第一次收割是农历五月底六月初左右,第二次是农历九月中左右收割。只是再后来,经济发展了起来,农民的子好过了,不需要靠卖粮为生,大家就不愿意跟开始的那些年一样种两季,基本上只种一季够全家吃的就好,多余的时间,农民们更愿意去厂里打工,还更轻松赚钱。
要让同一块地连续两次成熟,提早育苗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地里的肥也要比普通一季的地要求更高。这些都是要慢慢来试验,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出成果的。
除了种植方法改进,李俊杰还准备出差全国各地去收集不同地区的种子,准备拿来杂试验。争取获得更优秀高产的种子,这个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而且这个杂
试验不能停,因为随着气候地势等的变化,种子也会有变化,所以只能不停地去适应自然。
玉米,在后世其实产量和稻谷差不多,而且玉米有个关键的有点就是耐旱。靠天吃饭的年代,李俊杰格外重视这种天生在对抗气候上有显著特点的作物。
这个时代的玉米产量之所以低,也还是那个种的太密的主要原因。
种田需要苦力,的身体毕竟有限,那牛作为这个时代最佳的劳动力助力,自然是首选。只是这个时代的牛太贵,买得起牛的农民太少。那么就加大牛的培育,争取牛的数量上升,拉低牛的市场价,让更多农民能买得起牛,增加种地量,加快种植速度。
除此之外,耕地用的农具也需要改进。后世李俊杰家是没有牛的,但是他清楚的记得家里常用的农具还是比较轻便的,尤其是翻地用的犁,一个壮年就可以使用犁翻地,李俊杰再清楚不过这种犁的结构了,不知道工部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图纸做出来。
李俊杰的工作有条不紊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着。
五月的一天,李俊杰在试验田的庄子忙了快半个月后回家了,因为他要在第二天配妻子回娘家。
葛茹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