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顶尖运动员的特质(1/2)

送走高熵一家三,顾千瞳带着胜利的微笑,豪爽地请唐槐和李长逸去外面大吃一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来东北三个月了,李长逸还是第一次在基地外面吃饭,看着大锅大碗的东北菜,他满脸的惊讶和惊奇。

顾千瞳与唐槐要了6瓶清爽老哈啤庆贺,并且天荒给李长逸倒了一杯。

看着李长逸每次碰杯抿一,半杯啤酒喝了一中午,唐槐忍不住开玩笑:“南方喝酒这方面是真不行。”

顾千瞳斜眼看他:“多好的孩子,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沉迷七八糟的好!这么自律的运动员一般都会很有出息。”

唐槐喝光杯中酒:“挺矛盾的,这样的生也少了很多乐趣,你说是不是?”

顾千瞳听到唐槐这话,生怕他带歪了李长逸,决定实施“核打击”:“你要是这样想,我大概明白你为什么没有拿到过金牌了。自律不是自我折磨,是沉湎其中乐不思蜀。你所谓的乐趣难道就是大喝酒大块吃吗?”

她认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有很多的因素,哪怕是最幸运的,也离不开科学的训练和辛勤的汗水。只有保持对自己项目的热,对胜利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对训练的态度,对私生活的自律,才能成为命运之神眷顾的对象。

唐槐闷喝酒:“是是是,你说的对。我只不过偶尔发发牢骚,怎么吃个饭还上起思想政治课了呢?”

“你别不当回事,我这二十多年来见过很多天才运动员横空出世,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好好珍惜自身条件而没落了。”她转过认真地看向李长逸:“顶尖的运动员,不一定年少成名,却一定是勤勤恳恳,十几年如一重复枯燥训练的那一群。”

这话说进了李长逸的心坎里,尤其是他刚刚输给高熵,正找不到扳回局面绪的时候。

吃完饭回基地,唐槐略微有些迷瞪,给李长逸放了假,自己回房间闷睡觉去了。

临别时,他拍着李长逸的肩膀:“今天输了不丢,加油努力就是,还有两年多时间呢,你要是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京冬奥会上被家这么吊打,才一辈子翻不了身呢!”

李长逸重重点,回到空的宿舍时满脑子都是上午的比赛,他试着回忆比赛过程,看看自己与高熵到底差在哪里。

过了一会儿似乎觉得躺在床上想不明白,他抱起师父送的“the whip”滑雪板又去了训练赛道。

“出发阶段我们不相上下,说明起跑反应、发力和核心力量是差不多的,我就算比他差,差得也有限。”

这次他滑得很慢,从出发台、波包到小跳台,他模拟高熵的身形姿态,一点点复盘比赛过程。

“真正的差距是从这个坡面逐渐拉开的,他一定有什么不为知的技巧,所以落地后比我快了一点。”

李长逸停在第一个小跳台下面,跪在冰冻的赛道上,像个侦探一样研究着赛道上的滑痕。

赛道是他昨天刚整修过的,使用压雪机在表面压平压实,表面留下一条条细脊,很像压面机里压出的面条,因此被称作“面条雪”。(雪也分很多种,面条雪、雪、粒雪、造雪、渣雪等。)

相比光滑的雪面,这种条纹状的雪面让滑雪板吃雪更,有更好的应力。

新压过的面条雪赏心悦目,上面只有两条相近与平行、偶有叉滑痕。

李长逸对比了两个滑痕,包括每一段路线、每一个落点的吃雪度,他很快就发现了区别。

高熵的每一个落点吃雪度都很浅,轻飘飘的几乎没有太大痕迹,但是每一个弯道处吃雪都比自己1指有余。

这很不符合逻辑,从唐槐手里的资料看,高熵身高185厘米,体重84千克;李长逸身高182厘米,目前体重72千克,两差了近20斤。

按照常识,谁体重大,谁落地砸得坑呀!

为什么李长逸的落地坑反而更明显呢?

还有弯道吃雪的度,拐弯过程中,滑雪板得越,稳定就越好,但是相应的摩擦力增大,速度就有损失,为什么高熵反而可以在弯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进一步拉大差距呢?

“难不成他的滑雪板比我的好?”

李长逸看着自己手里的这块碳纤维滑雪板陷了沉思,不是说师父送的这块不好,而是可能还有更高级的板子。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马上就跑去找唐槐请教。

此时的唐槐还在蒙酣睡,根本不应门,李长逸就坐在门等,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再次拍门。

唐槐很不爽,睡眼惺忪地开门:“搞什么啊?”

“教练,你注意到高熵那块滑雪板了吗?能不能查一查是什么牌子的?”

“你怀疑他的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