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粉墨登场(二)(2/3)
来的?”
周窈棠闻言,点点道:“回大
,姑姑中午做完蟹
羹后正巧余下了一只,正是眼前这只了。”
太医正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对着蔡广财问道:“公公可知采买进宫里的这批蟹的产地是何处?”
蔡广财歪着想了想,忽然右手握拳敲了一下左手的手掌,答道:“啊,你这么一问,我想起来了!本来之前虾蟹一类都是从江州和湖州采购的,但是前几天儿采买太监王禄跟我徒弟提了一嘴,说是近来帮宫里进货皇商从莱州清远县进了一批蟹,不仅个
比先前的大些,价格也更低,味道似乎还更加肥美。于是他们采稽司的便说着也进些到宫里
试试,若是不错以后便用清远县产的了。只是这些——这些同毒蟹可是有什么关系吗?”
太医正听了,笃定地点了点,他理了理衣衫,对着上
的锦妃行了一礼,正色道:“锦妃娘娘,请恕微臣先前不查之罪,差点铸成了大错。”
锦妃有些不解,“太医正且起来回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太医正随即起身,“谢娘娘。今之事还需要从下午说起——”
“丁淑仪娘娘用过了午膳忽然腹痛不止,便传了李太医和微臣去会诊。而当时臣等只见到了吃剩下的蟹羹中存有至
致寒的毒
,所以便断定是有
在蟹
羹中下了毒,于是贵妃娘娘便下旨令蔡公公带
去将涉案的宫
们都带回了内侍监审问。”
“方才锦妃娘娘您又感到不适,传了臣等前来,臣初步诊断也是觉着因为这蟹存在同中午一样的问题。可是中午有下毒嫌疑的明明早已被内侍监羁押,怎么可能在晚膳时分再次动同样的手脚?所以微臣便怀疑是这蟹本身被采买来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刚才又依照娘娘的吩咐,将这蟹剖开来看,这才发现了其中暗藏的玄机。”
“哦?”
“回娘娘,微臣等方才在这蟹的中直到五脏六腑都验出了有毒的物质,这便很奇怪了。这蟹外壳完好,醉的时间也不长,虽然酒没有完全浸
,毒素却已遍布螃蟹全身了。微臣本来怀疑是有
在酒里下了毒,因为我们都知道,做醉蟹是不需要将蟹剖开来的,只需将这酒煨了进去,但是微臣却并未在酒里发现相同的毒素。”
“所以微臣便进一步取了醉蟹胃囊中的物质,竟发现里没有别的,全部塞满了一团又一团的藻类。寻常的螃蟹是会食用泥沙、鱼虾之类的,可是眼前这只却只食海藻,更是令
感到奇怪了。”
“而方才微臣又取了这些藻查验了一番,竟然发现它们的根须与那种寒毒
捣碎之后的外形和毒
十分相似,但是药
却与那毒
不大相同。臣这时便已经隐隐有些预感到不对了,所以又询问了蔡公公和这位小宫
,这才弄明白了事
的原委。”
“事的原委?你且详细道来。”
“是。依照这位小宫所言,中午和眼前的蟹都是今
才送进宫的,乃属同一批。虽然中午丁淑仪宫里那道蟹
羹中的毒素是藏在蟹
里
的,但是实际上应该是与眼前这只醉蟹相同,毒素在海藻当中,由螃蟹食
体内所致。”
“微臣刚才细看之下才发现,这蟹腹中的藻应该叫做清瘴藻,是莱州地区十分有名的一种藻类,可做药材。方才微臣又询问了蔡公公,也证实了这螃蟹产自清远县,而清远县正好盛产这清瘴藻。螃蟹的体内没有旁的食物残余,所以可能这些螃蟹是自小便食用清瘴藻长大的,所以浸满了清瘴藻的药。”
“娘娘可能有所不知,莱州临海本就湿热,再加上南边少居住、又多山林,所以常年瘴气蒸郁。而清瘴藻便是当地
用来解瘴气之毒的一味好药材。”
“既然是一味好药,又如何在螃蟹体内变成了至致寒的毒素呢?”锦妃不解地问道。
太医正则捋着胡子继续道:“这便是其中的玄妙之处了。清瘴藻本是为清热解毒、清瘴气的好药材,所以本身属,
寒凉,主疏热散暑、清热凉血等功效。若中了瘴毒的
食用这藻,则有助于清除体内瘴毒,对
体十分有利。然而这螃蟹本身
寒,又长期生长在
暗的水潭中,它食用了同样寒
的清瘴藻,只会变得更寒凉。”
“另外,因为这种藻类的繁殖能力十分强,即使是被螃蟹吞了腹中,只要还存在一点根须,还是能够继续存活。于是这些清瘴藻便在螃蟹的腹中继续生长,逐渐塞满了螃蟹整个腹腔,又排不出去,螃蟹也就再也吃不下旁的东西了。两者互相汲取着彼此的养分,便更
寒无比了。”
“一旦食用了这种吃清瘴藻长大的螃蟹,轻则腹痛腹泻,重则危及内脏,孕
食用更是会危及母体。丁淑仪娘娘怀着身孕,本就不该食用太多螃蟹,她在不知
的
况下又吃下了许多含有清瘴藻的蟹
,所以便直接加速激发了藻里的寒
,使得她表现出的症状与脉象同中了
寒毒
一致。”
这时,一旁的周窈棠不解地问道:“今中午我们司膳房里
的宫
们也食用了做蟹
剩下的边角,为何我们却没事呢?也没有听闻谁有腹痛或者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