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强化自我意识(2/3)

明而生我执。同样也很类似道教的混沌初开而生万物,只不过佛教在此方面,显得更加体系化和逻辑化……

而所谓四禅八定就是三个意识和生理,通过自我超越融合与统一,而回归本体真我。八定就五官,显意识,潜意识,思维意识或意根,未那识,藏识这八大意识,不再受到外在环境任何波动,所表现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觉知状态……

而觉知是由超越感知,超越理性,超越生理反应达到的自然随缘的觉知状态。也是归于本体随缘而不攀缘,类似佛的境界!

感知在原始本质上,又属于五官触觉形成的显意识产物,会随之反应,处于攀缘状态。而自闭症孩子,因为五官触觉和后天环境问题,造成显意识体验失衡,缺乏显意识攀缘能力,而导致了三大意识问题!

因此很多自闭症孩子,看起来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很多简单事情不会做,不愿意学,但在智力方面似乎又很正常甚至优秀,好像什么都知道,只是表现缺乏兴趣,偏执,固执等一系列难以从常规思维所能解释的问题……

或许他们那个本我,因为诱因症状障碍,虽然可以照出事物,但对现实而言,却因为障碍遮挡显得极不完美。而这种现象恰如显意识现我残缺,影响了思维意的超我与潜意识原我的健康发展与统一融合……

而佛教修行第一步,就是要通过修显意识感知,获得五官触觉功能的相应回归,由达到禅定而解脱生死为目的。

可是自闭症孩子,却因为五官触觉客观存在的问题,造成显意识感受失衡变异,与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现实,因此也就相当于难以入世。

如果这种现象再扩大,就如现实中很多忙碌的人们,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和丰富显意识体验,而追求与实现潜意识心灵的原我。这种现象很类似佛陀所说的众生颠倒……

因此而言,那不就是好像说明自闭症孩子不用康复了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因为即使按照佛陀的说法,一切法都是世间出,就算是行者,也需要更好的入世,才能达到出世的目的。因此自闭症孩子更需要良好的康复,以融入现实而先达到入世为目的……

如果再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自闭症主要是因为个体差异,在难以适应的后天环境中,诱发强化三大意识问题,从而因难以适应现实,又诱发与强化心理问题,以及发育发展受限或偏离现实轨道,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

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暂时抛开生理层面来说,主要因为后天环境因素,导致了孩子三大意识发展受限,造成难以符合现实的自我意识,所表现出很多情绪行为问题。又形成恶性循环,不断无意识强化,而逐渐波及到生理方面的发育发展……

所以经此分析,我确定的康复原则,首先就是要以鼓励方式,让孩子通过对自己五官确认,从而帮助他建立显意识感知,达到唤醒,建立,强化等符合现实的自我意识。

因为五官和触觉是通往外在世界的管道。只有孩子通过五官触觉的管道作用,意识到外在世界的存在,才会在相对的效应中,而更好体会与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或意义。

而外在信息与孩子相互过程中,会为了适应自然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在自然法则或者爱的引力法则中,而逐渐强化相应的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随着体验觉察和确认自我个体的形成,而逐渐在感知需求过程中,建立与外在世界互动的内在驱动力……

这种自我意识的体验,将来会有效让孩子因体会到自我的存在,而诱发对外在世界的好奇与兴趣。因此会在良性循环中,而逐渐融入现实。

这种自我意识,其实在本质上也就是很多康复机构,或自闭症专业人口中所说的本体觉。而这种所谓的本体觉,事实上只是五官触觉,所形成的显意识感受而已!

而正真的本体,其实是释迦摩尼所说佛性,老子所说道。就是可以觉知一切的我。而现实中所谓的本体,就是五官触觉通过显意识感知作用,所形成的显意识感知。这种显意识感知,虽然形成了思维意识,但却只有在思维意识认知与觉知功能中,才能确定了它的存在。

所谓的前庭觉,同样就是建立在五官触觉功能上,所形成的显意识感知为基础,而作用于思维意识的成像功能。

此两大意识,在此所不同的是,显意识功能主要以感受为主,而思维意识主要以成像为主。思维意识的这种成像功能,就是想象力的本质,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所谓的天眼基本功能。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很容易发现它的存在。但如果要验证这种天眼的存在,最简单的方法,只要闭上眼睛打上一拳,看看眼睛有没冒金花就可以了……

所以因此而言就可以发现,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来说,显得悠关重要,因为这是寻找原因和答案,甚至也是康复方案的隐藏之地……

而自我意识的建立与唤醒,其实在本质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