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风云突变(1/2)

第二天,其余的5个从纽约过来,下午赵立冬带着全体员到制药厂去,正式住。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格林公司方面给陈教授等安排了指导员。

有技术员,一般的员,还有管理员。

美国在起名字方面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甚至比较糊弄。一共7个指导员,竟然有三个叫“比尔”的,两个叫“约翰”的,连赵立冬都不太好分辨谁是谁。

接下来几天,赵立冬白天就跟大伙混在工厂里面,一边学习,一边作。

第二天晚上,赵立冬出钱,请制药厂的主管员和指导师傅们吃饭。

席间频频劝酒,大伙儿喝的非常高兴。

赵立冬还到住在工厂附近的的家里拜访,送上一些小礼物。

所谓礼多不怪,虚心学习的,在哪里都受欢迎。

双方的关系很快接近,热络起来。

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制药厂争取最大的自由度。能够观摩、学习到最核心的东西,让指导员倾囊相授。

一周里。赵立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而是观察整个制药厂的格局。包括流水线设计,各种设备的种类、运转、工作效率、技术参数等等。

跟制药厂的混熟了,也没管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制药厂的况基本上摸清楚。

中间弥儿总是催着赵立冬回去,无奈之下,弥儿只好自己来到里士满,住了两天。

一周之后,赵立冬和弥儿一起回到纽约,之后就开始考察制药厂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况。

格林制药虽然卖给赵立冬一些二手设备,但也仅仅是所需要设备中的一部分,仍然需要从外部采购不少设备。

赵立冬或者查看广告、电话簿,或者到信息公司咨询,到设备厂家询问,收获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就在一片忙碌之中,到了6月23,美国的各种媒体出一个新闻。

德国对苏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给苏联造成了沉重打击。

一整天,媒体上都是这个新闻。

就连一向不关心外国新闻的地方媒体,也都是这个新闻。

巷尾,宾馆饭店,商店,加油站,们一见面,谈论的也都是这个新闻。

接下来,就是各种全面的报道和度分析。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德国进攻苏联,会对美国造成什么影响。

论点不外乎就是两派。

一种是美国应该参战,否则德国一旦打败苏联,接下来就会打败英国,控制整个欧洲,进而帮助本在亚洲称霸,两家瓜分世界。

美国和美洲不仅可能成为孤岛,甚至可能受到德国和本进攻。

另一种观点,是光荣孤立的延续,认为美国不应该介欧洲和亚洲的事务。。

这些争论当中,其实有不少夹带了私货。

因为美国资本和德国有不少联系,很多美国资本家,尤其是德国裔美国的资本在德国有很大的利益。

这些,自然反对美国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德国进攻苏联,对于赵立冬来说,早就在预料中。

它提供的罗萨计划当中,进攻时间、主要地点、进攻路线、进攻方式、兵力和装备,都已经被证明是准确的。

他现在关心的是,已经接到报的相关国家,尤其是苏联是否已经做了足够准备。

从目前看到的新闻报道来看,苏联仍然损失惨重。在德国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

很可能,苏联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可能没有重视他的报,不相信报是真的。

不管怎么样,赵立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他已经做了最大努力,问心无愧。

6月24晚上,威廉·史密斯给赵立冬来电话,要他明天立刻赶往格林公司,就磺胺生产技术转让和青霉素生产技术路线转让问题重新谈判。

直到通话完毕,赵立冬也没明白,格林公司为什么突然来了个大转弯。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要跟咱们进行度合作,回到当初我们提出的方案上来?”

听了赵立冬的介绍,弥儿猜测道。

“我想可能是的。”

“主动找我们,可能意味着他们做出很大的让步。他们为什么突然转变了态度?”

“我想可能跟德国进攻苏联有关。这意味着战争规模将会持续扩大,战争时间将会延长。不仅仅是欧洲所有国家都卷了战争,各国的殖民地也将卷战争。”

“亚洲的况也差不多,本扩大战争规模,已经不可避免,这意味着一场世界大战。”

“所以,抗菌消炎的磺胺需求量将会急剧上升,格林公司已经根本不在意多一个竞争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