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知时园(2/2)

说着,他与李瑕下意识地又走了几步,走得远了些,又道:“现在回去,那程相公该给小郎君的应是少不了。”

李瑕问道:“朝廷为何不重视此事?”

“只怕还要从‘端平洛’说起,灭金国后,官家欲行恢复之计,朝臣们皆言边面辽阔,至少需有十五万锐之师,方能守住黄河防线,大宋无力承担。各方掣肘,最后六万步卒挺进河南,铩羽而……归半数。其后,蒙南下,幸得孟少保、杜相公……”

“说名吧。”

“是,幸得孟珙、余玠、杜杲、赵葵等名将统御川蜀、京湖、江淮战场,守国之藩篱。但收复中原之志,只怕是……”

“只怕不可能收复中原了?”

“是,这几年孟珙、余玠、杜杲相继离世,赵葵背着‘三京败事者’之名远离朝堂。大宋名将,仅剩吕文德独当一面……总之,端平年间都不能恢复中原,如今更不可能了。”

韩承绪说到这里,摇了摇,叹道:“江淮、京湖、川蜀的防御就在那里,蒙军要南下这是本就知道的,北面这些报传回去有何大用?”

李瑕问道:“不是说北面有大世侯要造反?”

“谁知是真是假?便是真的,朝廷还能出兵北上不成?甚至,朝堂上还有担心若真有报传回去,万一又有主战,再闹一出‘端平洛’。”

“毕竟是个机会,不该先掌握消息?”

“偏安、偏安……这‘偏安’二字当中的各种心思,小郎君只怕还不理解。”

韩承绪说到这里,抚着须想了想,又道:“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揣测,也许朝廷很重视这份报,这才派我等前来。只是把所知况说了,如何决择,由小郎君定夺……”

高长寿转过看去,眼中泛起些沉思。

他并不能听到这两的私语,却能敏锐地感受到……韩承绪对李瑕的态度截然不同了。

“李郎君”和“小郎君”一字之差,在韩承绪中,却分明喊出了内外之别,竟像是奉李瑕为主了。

趁着今自己和林子出门了一趟……

一个老子奉一个少年郎为主,两个微末之要做什么?一方诸侯吗?

高长寿想到大理国灭,又想到之前听李瑕所言的“地方武将”,心忽有些迷茫……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