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密林深处的渴望(2/2)

更加残酷地迫着她,她该如何选择生活的道路啊——

这是腊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从西伯利亚袭来的寒流正有恃无恐。室外的气温低达零下四十五度。此时,室内的气温也很低。子君披着皮大衣,长时间地伫立在窗前,凝望着窗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树木,心里更感到一阵阵的发紧,只有那皎洁的一明月,正无私无畏地、骄傲地 放着如银似玉的光芒,普照着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才使感到无限的安慰。

多么美好的大兴安岭的寒冬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夜啊!若是用李白的《静夜思》,来描绘大自然的清雅恬淡,以及形容子君此时的思想感,那是最好不过的写照了。

书信是同班挚友兴安寄来的。他去上学了。读着他充满劝慰、同字眼的书信,子君感到阵阵揪心般的疼痛。若不是左眼失明,我不也跟他一样去上学了吗?去创造我们共同憧憬的生活了吗?可现在——

这真象们所说的“命运安排” 吗?子君说不清楚。

回想以前,每当同学或好友遇到什么不幸,沉浸在痛苦和悲哀之中的时候,子君多少都要劝慰几句,或帮助做些什么,以表示对这些不幸者的切同。可是现在,子君却地体会到不幸者的哀痛。这又激起她心中的无限怅惘。

为了逃避落选后的舆论,为了寻找能够打开神苦闷之锁的钥匙,子君不顾父母亲友的阻拦,毅然报名到这采伐队当青工。跟着这些不相识但很体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活。企图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来解脱满腔的苦闷。

这里的领导,同子君的遭遇,看她又是一个带眼镜、体态瘦弱的孩子,就安排她去工棚附近捡柴,拿回来供食堂做饭用。这是山上最轻的活了,子君感激领导的关怀,认真地漫山遍野地捡起柴来。

晚上,姐妹们热闹一阵都先后睡下了。子君却在隔壁的简易办公桌上学习。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更激起她强烈的学习欲望。生的意义是什么?保尔、柯察金的至理名言,都打动着她的心弦,她要上进,她不甘自自弃,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生之路来!

母亲捎来信让子君回去,说是别给她介绍对象,是比她大八岁,曾经称谓叔叔的离过婚的男。耿耿于怀的成才之志未酬,却又新添烦的心事。子君想到这儿,心都要碎了。

难道就因为我有眼疾,进不了高等学府,拿不到“铁饭碗” ,就把儿嫁给一个年过三旬离过婚的男吗?妈妈呀,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这是儿吗?你这是把儿往火坑里推呀!

子君哭了,任凭行行热泪滚过腮边,流进嘴里,掉到衣服上。她凝视着窗外高挂着明月的夜空,

心里反复地大声呼喊:“我该怎么办呢?”

哭泣能倾诉苦闷,哭泣之余也能使冷静下来,从中悟出真谛:“不!我要上学!” 这是子君十几年的愿望和心声啊!

蜡烛跳跃着燃烧,月光照在她满是泪痕的脸上。有说望月能思。的确,它的确能使产生美好的遐想。月光啊,你快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能否实现?窗前的子君,默默地

期望着,

盼望着,

渴望着——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