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木屋要来人了(1/2)

动作潇洒帅气,一气呵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沐九月将二八杠自行车从地上扶起来,推到正路上。

他们每天下午四点五十放学,现在已经快五点半了,再不回去家里该着急了。

何小生看着沐九月要离开,也站了起来,在她上车前道:“喂,沐九月,等放假的时候我去你家,你帮我补习好不好?”

沐九月回头挑眉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

她左脚助踩了两下脚踏板,右脚从身前车龙头下跨过二八大杠,稳稳坐在了自行车上,走了。

“啧,没想到这霸王花上车姿势还挺淑女的。”

这种自行车,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车后座跨上去的。

就在何小生有些失落的撇着嘴,以为得不到回答时,已经骑出去了几米远的沐九月,高高的举起了右手,比了一个OK的手势。

便见前一秒失落的人,后一秒嘴角就咧到了耳后根。

“那我到时候跟你约时间。”

“慢点骑诶,注意安全。”

沐九月骑行在风里,秋风不燥,身后的声音传来,柔和的脸上笑意渐深

一路快意的过了五分钟,沐九月从车上下来。

没办法,前面便是她家和学校之间,最高的一座陡坡,她还从来没见过谁能直接骑上去的,她那点脚力就更不能了。

上了这陡坡,也就远远能看见四五百米远,隐在半山腰的家了。

沐九月哼哧哼哧推着自行车上了坡,入眼的便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河塘。

嗯,这就是陈小生说的她三个月前落水的地方,沐家湾河塘。

她站着一边歇气,一边看着河里的鱼儿成群结伴四处游荡,好不自由自在。

歇了十几秒,她突然余光瞄见叉路的另一边,河塘边上养鱼人搭建的小木屋,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要说这木屋建得也很有诗意,下面是几根大柏树木头做支撑,一半打桩定在河塘提的半山腰上,一半最底端直接没入了水底。

房屋也是用大大小小的木头搭建,只不过为了挡风,房屋四周的木头上都用了厚厚的茅草扎起来,所以远远看去更像是一间茅草屋。

虽然木屋靠在河塘塘堤边,但有半边的房屋却是立于水面上的,开窗入眼的便是河面和环山,以至于沐九月每次路过瞄见那间木屋,脑海里总会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那首《樊江》,手中一卷养鱼经,又向樊江上草亭。朝雨染成新涨绿,春烟澹尽远山青。

不知道什么时候,房顶上已经将小青瓦换成了现在时兴的红色琉璃瓦,据说琉璃瓦表面是上釉的,比小青瓦的防水效果会更好,当然更不会生青苔之类的了。

此时木屋里传出声响,木屋的门从里面拉开,但却没有人出来,沐九月好奇的“咦”了声,难道这养鱼的钱大爷要常住这里了?

她将自行车停在路边,往小木屋走去。

木屋里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中年男人弯着腰正在扫地。

沐九月的映像中一般只有打鱼的时候,这位钱大爷才会偶尔住在这里,她站在门边笑着问:“钱大爷,最近要打鱼了吗?”

中年男人直起身来,才四五十来岁的年纪,头发已经半白,背也已经开始佝偻,大家一般都亲切的叫他“钱大爷”。

钱大爷看来人是沐九月,一笑起来,眯缝着的眼角皱纹更深了:“哦,原来是九月丫头啊。”

“这么快就放学到家啦?”

“嗯,我骑车回来的咧。”

“钱大爷,我看你这瓦都换新的了,你要在这边常住了吗?”沐九月见不善言词的钱大爷又低下身去扫地,好像已经忘了她的问题。

她只得一边又问,一边好奇的往里面张望着,这一看便发现连屋里的床和被子都换了新的呢。

“我不住这里啊。”

钱大爷头都没抬的道。

沐九月疑惑道:“那你这是?”

钱大爷将木板上杂物扫进大铁铲里,才慢悠悠道:“哦,我有个老朋友的儿子,身体不太好,要从城里过来住一段时间。”

这钱大爷,不仅长相着急了点,连说话做事都比较慢吞吞。

不过沐九月以前听她老爸说,钱大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受过伤,所以这驼背和做事慢吞的性格大概率是跟受伤有关。

“养身体的话,那确实乡下要比城里更适合。”

沐九月边说边进了屋帮钱大爷扶凳子,扫完地的钱大爷此刻正踩在一根长条木凳上,手里拿着只新灯泡。

他往下望见沐九月的动作,咧嘴笑了:“九月丫头,谢谢你了!”

“不用谢,搭把手的事儿。”

“钱大爷,你朋友的儿子什么时候过来?身体不好的话能照应好自己吗?只是我们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