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以水为形,不欲而行(2/3)

望盈满溢出,所以才能不断找出自己的损敝之处,而不成为骄傲自满的

将自己总结出来的道也认真抄录了一遍。秦依着习惯又来到了堂与陈晓晓和琼尼开始论道谈德。

“其实此前第九章劝戒不能骄傲自满,与本章的意思有些接近。本章直接以为例比第九章时以物为喻要更为直接了些,同时也对行为举止描述说明得更为详细了。

的应谦虚淳朴,即使再强大也不能自满。自满会产生骄傲与奢侈的行为,行举泛滥则难守恒律,非恒则不可长久,为道所弃也。”

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解了一遍,最后祖师的观点总结归纳了出来。

琼尼听完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水或浑浊,又或澄清,此乃格物致理之道。遭遇外物,水能很快与之相溶,但慢慢还是会回归本质,将泥沙等不能融合的杂质析出。

像水一般,会被外界所扰,会膨胀,会混杂质,沾染颜色。这时候,就要慢慢学会恢复平静,回归本心。”

对于琼尼的观点,陈晓晓一贯保持着反驳的姿态:“小心谨慎,恭谦朴实的姿态,并不是浮于表面的礼节,而是心态、本心的展现。像水一般静置停下,确实可以将杂质毛病析出。

但若是一直找不到静置的机会呢?难道就不能敝而不成了吗?双子星一直旋转而没有停驻下来,难道祂就一定是盈欲自满乎?

我觉得不是。恒者为恒,恒者不静,道之变也。之容,不在于静,不在于敝。不欲盈者,在盈之容。

能容,则大,不能容,则微。是以滴水成珠,不可久存。江海恒生,大道长存。容愚者,力士可期;不容愚者,枯朽也。容尘者,厚土可期;不容尘者,空空如也。容天地者,星辰可期;不容天地者,不存于世也。”

觉得陈晓晓的观点还是有些激进了,虽然陈晓晓说得挺有道理,秦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稍为提醒陈晓晓一下,恒变固好,亦需要克制。

想要包容,先要学会被包容。想达到包容天地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比天地星辰,是渺小的。但是可以超脱出这片天地仍然活着,展开跨越星系的宇宙之行。

能有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成就,但依然不能狂妄自大。我们依然存于辽阔无边的宇宙一角。

我们自先祖以来战战兢兢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不覆灭,说明李师所主张的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是非常有道理的。

找出一条适合我族发展振兴的正确道路,说是若冬涉水,那是形容得一点也不过分。

先古之圣贤那些传说里,也如秦师这般的可是大有在啊。

山处,踏九天于脚下。神兽伏身以降,万物倾首相待。吞万物如饮,探手可摘星辰。怒可折山捣海,行能逐驱云。

这些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这些圣贤哪怕如此强大如斯,也如恒星不恒化为星尘。

仔细分析水蓝之星的前车之鉴,正是由于欲盈过满所致。一步错而不知其错,步步错而方知其覆。至天地不容,则不可救也。”

听秦如此说,陈晓晓是知晓了秦的意思的。不过,陈晓晓还是认为道恒在变,亦要应道而变。有前打下的基础,不应该永远都小步踌躇,适时而变,方是为道。

“古之善为道者,藏锋而不秀,水而相溶。守愚而力抗鼎,孤身以救世,是以葆道薪传。

今之为道者,要在运动中寻找守恒,要学着高速之包容。

李师那般独自播道,虽传道与国,却因国之倾覆竟几不为知也。似陈师这般广为布道,传道与明,天下大同,明者皆知,无分大小贵贱,无分物是非。是否更显道心之容乎?

你炎者之族无风尚能薪火再燃,何况得我虚族之大风助力。大道重燃,广播天下已是必然的。

就像是数论中的二进制为十进制所打,新的世界要使用新的规则了,你难道还要磨磨蹭蹭遵循着被淘汰了的旧律不成。”

听到陈晓晓这般反驳,秦倒是惊醒过来,原来自己的心态还是没有完全摆正过来啊。

为此而稍稍有些落寞。

确实,自己的真实心态还是一直都停留在了以前。刚刚握住自己命运那刻,自己确实是感到满足了。这就是骄傲自满最开始的心态啊。

之前战胜了九天真火之后,不想奋斗,反而想堕落停留过上悠闲的生活。因此而被师父老爹给训了一通,然后鞭策驱使自己强行成了一方领主。

师父没有点明,而是在继续像之前那样去用心抢救着自己。

老爹还是原来的那个老爹啊。

领悟了秦无敌的心意之后,眼眶微微有些湿润:“能溶万物,方是为水之神奇。能卷合万炎,方是为虚空之神奇。能容万道,方是为光炎之神奇。

只要能强为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