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复位(1/2)

“能,能治?”

雍宏忠又惊又喜地问道,这段时间他算是被这一蹲下来就晕的无名怪病折磨得心力憔悴,为了不让耻笑,一直刻意保持笔挺站姿、坐姿,

但每天晚上,在床上躺下睡觉时,仍有可能犯恶心,甚至呕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昂淡定地点了点,“嗯。”

“李医师,我家郎君到底得了什么病?”

一旁的雍宏忠贴身老仆恭敬询问,称呼也从“小郎君”变成了“医师”。

阵发位置眩晕。

或者说,耳石症。

李昂心中默念着答案。

类作为脊椎动物,之所以能在运动中平衡自身,主要是因为耳朵中有着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

该器官由三管两囊组成,三管指的是前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负责感受的角度,

两囊指的是球囊和椭圆囊。

两囊的结构中,有一些碳酸钙盐结晶,状如小石或者笔末,因此也称耳石。

耳石通常固定在两囊内,协助两囊感受的加速度,并将位置信号通过神经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正是因为有了三管两囊,类才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平衡状况、重力状况,不会平地摔倒或者感觉天旋地转。

而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两囊中的耳石脱落,就会引起联锁反应——脱落耳石会在内耳的内淋体中游动,

部位置发生变动时,耳石就会刺激到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半规管接触到错误信号,引发体的强烈眩晕。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略多,病因可能是部外伤、剧烈运动、长期熬夜,也可能是中耳和内耳手术等。

刚才李昂先是通过体格检查和问询,排除了梅尼埃病、偏疼的可能

又通过Dix--Hallpike变位试验,也就是托着雍宏忠的脑袋、引导其向后快速仰面躺倒,主动让耳石触碰半规管,诱发眩晕反应,

最终确定了他是后半规管耳石症。

(后半规管耳石症,也就是耳石跑到了后半规管位置。这种况发生时,Dix--Hallpike变位试验只会在患侧转侧卧的况下,发生眼震,健康的另一侧不会发生眼震。而前半规管耳石症两边都会眼震)

当然,这些过程是不太好告诉眼前众的。

是靠着耳朵里的石,才能把握自己位置的?

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要知道在异世界记忆里,1921年医生们就发现了耳石症,但直到1980年,才有位名为约翰·艾普利的医生,认识到耳石症的原因是耳石脱落,用复位手法治疗耳石症患者。

中间过程中,医生都是通过切断前庭神经节,来治愈耳石症——这样的后果就是患者会丧失听力和平衡能力。

而且,就算是约翰·艾普利提出可以用复位手法治愈耳石症后,他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反而备受同行的排挤、嘲讽,乃至遭受非法行医的法律指控。

李昂心思急转,他很难说服眼前这些,告诉他们之所以能感受到重力与位置变化,是因为耳朵里有石

就算说服了,也没有证据,反而会被怀疑,自己偷偷了什么解剖尸体之类惊世骇俗的事

虞国医学水平,较建筑学、材料学、天文学等相对落后,

这种况一方面是因为学宫修士们很少生病,没有动力去推动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解剖研究类尸体的行为,无论在前隋还是虞朝,都是禁忌——这几乎是魔道行径。

李昂还记得蒲留轩的劝导,要先考学宫,才有社会地位,才有立身之本,才有话语权与影响力。

医生要先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病

眨眼功夫,李昂就编织好了一套能被周围接受的说辞,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眩晕病机虽多,但不外乎虚实两方面。

虚者多为气血亏虚,髓海不足,清窍失养。

宏忠兄最近读书太猛,用的力太多,加上身体虚弱,气血供应不足,这才导致的眩晕。”

“原来如此。”

宋绍元等露出了“喔喔,原来是这样子,嗯,我现在完全搞懂了”的表,纷纷抿嘴点

邱枫隐隐感觉有些不对,皱着眉看向李昂,欲言又止。

“那...李医师您是要我家郎君多吃?”

雍宏忠的贴身老仆恭敬询问,

李昂摇道:“多吃绝对煮熟的牛、羊、鱼,不喝生水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么,还得通过手法复位,进行辅助。

也就是旋转脑,让心中气血,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