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打眼(2/3)
皇帝就曾说宫里藏有武侯
书之《远涉帖》。
至于画,并未有流传于世的作品,早就散轶在
世之中。
唐时出身宰相世家的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诸葛亮的作品在唐代已经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可见珍稀的程度。
东晋《华阳图志》上还说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
月,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及
物。
能如此全面掌握绘画技巧的画家,极为少见。
这说明九鱼图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困难,未必画过,却也未必没画过。
画完全没有参照物,裴瑾瑜只好看字。
远涉帖曾被刻成碑文,拓下的法帖广为流传,字迹不难判断。
两相对比,画上的字迹确实像诸葛所书,倒也找不到疑点。
如此,只好发大招,动用鉴字宝符。
凝神静气,运转炼神诀,将神识聚拢成束,投向九鱼图!
嗡!
天地万物,莫不可鉴。追根溯源,莫不可鉴。
有关书画的画面蜂拥而来,洪流般灌
识海之中。
随着功法的突飞猛进,这些信息已经不能给裴瑾瑜带来任何冲击,哪怕是洪流也会被收拢消化成涓涓细流,最终汇
无边无际的识海之中。
快速阅读九鱼图前世今生的信息,裴瑾瑜不胜感慨。
蜀中眉州有个苏秀才,考了五六次举
都没中,搞得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
供养他的老母与妻子累病而亡后,秀才不得不关心起柴米油盐与温饱。
除了读书,他仅略通书画,只好以此谋生。
在集市代
写信,帮有红白事的
家记账,或者将书画在书铺寄售。
虽说饥一顿饱一顿,到底活了下来。
复一
,年复一年,秀才画画的技艺越发娴熟,但因资质与眼界问题,境界始终没有突
,成为大家,而是沦为一名作品匠气十足的画匠。
画匠的画是卖不上价的。
继科考失败后,秀才的第二个抱负成为书画大家宣告失败。
但是秀才不甘心,总以为是家贫,为了糊
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才没有达到想象中的
生高度。
要是衣食不虞,他认为自己也能成为
追捧的大家。
抱着这种执念,秀才绞尽脑汁提升画作的价值,正道走不通,便走旁门左道。
经过一次次实验,他发现将玻璃
调胶涂眼珠,白蛤
调胶涂白睛,铅
给两腮打底,再涂上淡淡一层朱砂、焰硝、黄酒调成的颜料涂在铅
上,在灯光下,画里的
脸色就会变红,而眼珠的玻璃
也会放光,跟活了一样。
对此,他喜出望外,便炮制了一副麻姑献寿图出来,卖给为母亲贺寿的富商,得到一大笔钱。
尝到甜
,秀才更加确信自己找到了另一条成为大家的道路。
盂兰盆节,为了扬名,特意画了一副杨柳观音图,献给玉佛寺。
信众看到画上的观音在长明灯的照耀下眼波流转、两颊生晕,像是随时从画中走下来,以为菩萨显圣,倒
就拜,不止五体投地,还齐齐大声祷告,场面可以说惊天动地。
这事被传扬出去后,玉佛寺的香火更好了,从主持到小沙弥都认为秀才了不起,不遗余力的替他宣传。
许多
来玉佛寺,不是为上香,而是为一睹观音图,其中不乏名噪一时的书画大家。
虽说大家一致认定这幅画境界一般,但谁也无法否认肖似活
的技巧自己做不到。
而自己做不到,又如何能拉下脸面抨击对方呢。
至此,苏秀才达到了
生目标,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作品更是千金难求。
九鱼图正是采用同样手段炮制出的一幅作品。
这图上的白鱼不仅能在灯光下变成胭脂色,眼珠活灵活现,跟活鱼一样,还能招来猫儿。
猫儿围着画上的鱼打转,更说明鱼像活的,这又是秀才的一种手段。
事实上,他不过是在鱼儿表面涂的胶里加了
类闻不到的某种鱼
。
猫儿受了刺激,哪里会不去闻呢。
除了画,他还临摹了诸葛亮的字,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因
蜀之
对诸葛亮无比崇敬,秀才断定这幅画价格一定高过麻姑献寿图,只要售出,下半辈子富贵可保。
画上的鱼儿能吸引猫,再加上题字是被神话的诸葛亮所写,见过九鱼图的
为了表现自己眼光不俗,纷纷传出画有通神之妙,只要将其放在家中,就能改善风水,逢凶化吉,积累福运。
于是,这画引得无数富商竞价。
加上秀才从中引导舆论,九鱼图最终以一千二百两的高价被刘员外购得。
这是十年前的事。
随后的画面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