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2/3)
种业余
好,估计一个个都要被气得发疯不行。
凡尔赛大师也不能这么嚣张吧!
录制结束,林桐再次回到了京城。
他先是来到了央视演播厅,参加一次中秋晚会的整体排练,和舞美以及乐队再次磨合了一遍音乐,中秋晚会还有两周的时间就要到来了。
中秋晚会开始之前,《华夏好声音》的决赛也录制完毕了,到时候,林桐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来参加中秋晚会的直播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林桐唱这首歌了,但是下面的导演组以及央视的领导们还是一脸的惊叹。
这种正能量满满的歌曲听起来,就让
身上升起一种向上的感觉,感觉到生在华夏是一种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
彩排结束之后,林桐驱车来到了明来京剧团。
“呦,大忙
啊,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们这小地方了?”
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从走廊另一侧传了过来。
林桐一脸苦笑的说道,“敏姐,你就饶了我吧!”
程小敏一脸坏笑的走过来,看着一脸疲惫的林桐,一脸责备的说道,“你这小子,也太拼了吧,看你的黑眼圈都出来了,是不是没休息好啊?”
林桐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笑着说道,“没事,就是这一段有点忙,过了这一段就好了,到时候,我还是要回来和大家一起唱戏的!”
“哼,还以为你都忘了你还是个唱戏的了!”
一个清冷的声音从他身边的办公室里传了出来。
林桐赶紧回
看去,正好看到张晓璇站在办公室的门
,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这一段时间,林桐基本上没有到京剧团来过,就连京剧大典的颁奖典礼,林桐都缺席了。
要知道,明来京剧团能够成为县级京剧团的前十名,那都是靠着林桐的真本事赢下来的。
颁奖典礼上,林桐没有到场,倒是让不少京剧界的前辈们颇有微词。
就连国家京剧院的院长马越都表示,一个京剧演员,还是要专心钻研自己的业务,其他的节目,能少参加还是要少参加。
马越的这番话,不仅仅是针对林桐,目前有不少京剧演员都开始向着其他的领域去发展。
每年戏曲学院的招生越来越少,而且最后能够留下来成为专业演员的就更少了。
所以,马越不希望看到林桐这么一个好苗子,因为参加了一些节目,被外界的名利所迷惑,最终选择离开京剧这个行当,那就太可惜了。
不过,还好的是,林桐之前帮助窦箫救场的事件,让一些老前辈们对他有了另眼相看。
要知道,救场如救火,每一个能够去救场的演员,那绝对是一等一的角儿,而且还是要和窦箫这样的名角儿来搭戏,换一般
,真是接不住。
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安城,窦箫找不到合适演员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且,那场演出之后的行业内外的评价都非常的高,林桐的助演,一下子将窦箫的戏都给带起来了。
戏曲舞台上就是如此。
就算是梅兰芳,如果和他搭戏的那个
实力不行的话,梅兰芳也唱不出什么太大的名堂来。
必须要是两个
都是名角,两个
都卯上了,都用上吃
的劲儿,这样的演出,那才是真正的好看。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戏班子里,角儿很重要,但是配戏的
,也同样重要,四梁八柱,必须都要是能跟角儿对上戏的
,否则的话,就靠一个角儿,照样你吸引不来老戏迷。
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对戏的两个
必须要戏路合适,并不是任何两位顶级的艺术家在一起,都能够唱出来一出好戏的。
马派的创始
马连良大师和四大名旦都有过合作,但是要说合作最默契,时间最长的,那必须要属梅兰芳先生了。
而只有一位,马连良只和他合作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同台过。
那就是程砚秋大师。
程砚秋大师在四大名旦中,排在第二,应该是没有
敢说什么的,艺术造就绝对不在梅兰芳大师之下。
但是他和梅兰芳先生的唱法,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如果你让一个外行来听的这两派的唱法,他会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行当的。
而马连良大师的唱法其实和梅兰芳先生很对路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两
合作时间长的原因。
而马连良和程砚秋合作的时候,演出的是《宝莲灯》,这出戏必须要生旦两
严丝合缝,才能唱的
彩。
这出戏,马连良和梅兰芳还有张君秋都曾经演过,跟梅兰芳演的时候,马连良要跟着梅兰芳的“尺寸”走,所谓尺寸,就是念白和唱腔的快慢,而跟张君秋演的时候,张君秋自然要随着马连良走。
而程砚秋当初也是大角儿了,所以,一般来说,他唱的时候,别
也得跟着他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