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大流派的“劝千岁”震惊全场(1/3)
不得不说,祝强的唱腔真的是太像马连良大师了,不但咬字清晰,而且一些小节骨眼上,跟当初的马大师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京剧艺术本来就是一门模仿的艺术,你学哪一派,就要像哪一派,能做到像,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 
等到学到这一派的灵魂了,你再去学别的流派,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是一代宗师了。
 但是,建国之后,京剧界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
才。 
 京剧界这些年没落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能够冲
前辈束缚的天才,来为京剧闯出一条新路来。 
 祝强老师唱了四句之后,一旁的于智魁跟着开
唱道, 
“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
“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
 “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
……” 
 于智魁老师算的上是目前老生行当的
把金
椅,跟梅派掌门
李正素算是一对黄金搭档。 
作为华夏京剧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于智魁曾经宗过“余派”,不过他的师父是杨派的老生叶鹏先生。
 杨派的创始
杨宝森先生最开始学戏的时候,也是学的“余派”,所以,杨派可以说是脱胎于“余派”。 
不过于智魁老师现在的唱法,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有一种想要跳出窠臼的感觉了。
如今的京剧界,杨派可以说是老生界数一数二的存在,有“十生九杨”的说法。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的老生演员,从一开始,学的就是杨派。
 这种
况,在京剧界有着极大的分歧。 
 有
认为“十生九杨”跟当年的“无生不谭”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谭鑫培先生的唱腔,被当时年轻的老生演员追捧,后来,不管是余派,马派,言派,杨派,甚至是旦角中的梅派和程派,都
的被谭派影响过。 
 所以,又不少
就觉得如今“十生九杨”的局面,是一件好事
。 
 当然,持有不同意见的
也是大有
在,不少
觉得“十生九杨”就是京剧界的一大悲哀。 
杨派虽然不错,但是他远远没有达到谭派的那种高度,毕竟他是从余派脱胎出来的,而余派,又是从谭派脱胎出来的。
 而不少
觉得之所以杨派现在很流行,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不论是谭派,马派,言派,余派,如今能有作为的老生,又有几
。 
原因就是,老先生的能耐太大了,而且这些流派完全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声音特点来创造的。
 不是说现在的京剧演员没有当初老先生的能耐大,是因为他们的
顶上有这么多的大山,他们必须要先翻过这些大山,才能找到自己的那座山。 
 但是,就算是他们的声音条件不比老先生差,但是他们的声音也未必适合这些老先生的流派,所以现在很多流派无
能够继承下去。 
 既要有嗓子,还要有韵味,唱腔的技巧
还要高,这也是现在中青年京剧演员的大敌。 
余派的发音,尤其是高音部分,是沿袭了谭派的特点。
发音的位置与中音区的位置是基本不变的,立而不散,非常明亮。
 这就是难度,由于男演员的生理特
,在中年嗓音的天然的变化,很难在发音位置不变的
况下,唱到立而不散,很难唱。 
 因此;余派的男
传
能坚持唱到中年以后极少。 
谭派也是如此。
所以当今谭派和余派的名角寥寥无几也不难解释。
而杨派的高音,则是通过了“声音的向下的后移来完成”。
一般的嗓音就能达到,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嗓音的要求,这也是学杨者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
认为,杨派就像是流行歌曲一样,而像谭派和余派就像是民歌,美声,是需要技巧的,但是流行歌曲,谁都能唱,所以“十生九杨”就应运而生了。 
不过,林桐则是对这些说法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只是想要做好自己,将谭派的艺术再次的发扬光大,为京剧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了。
但是,不得不说,于智魁老师的唱腔确实很好听,潇洒自如,音色也美。
对于观众来说,好听,才是最重要的,管你什么流派呢!
所以,于智魁老师获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出场的是奚派的张国建老师。
 奚派的创始
奚啸伯先生,可以说是京剧界的一大传奇了。 
奚先生既无在科班学艺的经历,又无梨园世家的家庭背景,纯粹是票友出身,一定意义上的自学成才。
奚啸伯先生的曾经跟两位大师学过戏,一位是著名的京剧红生名家李洪春,当年被京剧界称为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