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给你演示一遍(1/2)
新年的雪,说来就来,也总是悄没声儿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年二十九,胡炎一觉醒来,发现院墙内外,又重归了白茫茫的世界。
即便到了此刻,依然纷纷扬扬。
只是伴雪而来的,还有如刀的冷风,刮得
脸上生疼。
“嚯,好大一场雪……这鬼天气!”
胡炎没有退回屋里,就站在屋檐下,顶着风雪开始做早课。
不是变态。
是借着严寒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如今的环境算是好的,老年间的相声艺
,遇到这种天气,准得愁的掉眼泪。
只要是正经艺
,就没有喜欢刮风下雨、大雪纷飞。
因为这意味着没了进项,一家老小得跟着饿肚子。
那时的相声行当,地位不如
,没有资格进园子、登台子,为了生计,只能上街卖艺。
十里八乡,哪里有庙会、集市,便奔哪儿去。
即便都不赶趟,也得在街面上找一处尽量热闹的空地卖艺。
先用扫帚把地面扫
净,再抓一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白沙,以沙代笔,在地面上画一个能站两
的圈。
粗略一看,像一张大饼,也像一
锅,这就是“画锅”的由来。
除了形状像,还有“锅中有食”“食从锅中来”的期盼。
很实在,也很美好的愿望。
锅画好了,艺
便站进锅里,开始亮夯
,也就是亮嗓子,招徕观众停步围过来,这也叫“圆粘子”。
打快板,唱《太平歌词》,唱时新小曲小调,哪怕是
吐莲花说笑话都成。
方式不管,只要能拢
,便是你的能耐。
锅内艺
演,锅外观众听,演完一段打一遍钱,这也叫“治忤”。
一道忤,二道忤,三道忤……
一
三餐的嚼谷,一年四季的衣服,生病抓药的大子儿,都着落在这里。
生我者,亲爹亲妈。
养我者,捧场观众。
没有君子不养艺
,所以才称观众为“衣食父母”。
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从粘圆子,到拴马桩,到使活儿,到打钱治忤,甚至翻纲叠忤,每一道都得有真能耐。
当然,即便再有能耐的艺
,也敌不过坏天气。
刮风减半,下雨全无。
街面上连
都没有,你的能耐向谁使去?
当然,后来要好多了。
“画锅”是最早的卖艺形式,属于流艺。
就是流动着卖艺,哪儿
多上哪演去,出县、出省都可能。
过了“画锅”阶段,便进
了“撂地”时代。
这个时候,有钱的财东会先搭建好一些简易的茶棚,里面放些长板凳,租给艺
演出。
场地比较固定,持续的时间也长。
到这会儿,即便租不起棚子的相声艺
,也不叫“画锅”,改叫“撂明地”。
像燕京天桥,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庙,都是靠各种艺
集中撂地,才兴起来的。
顺便一提,“撂地”这个词儿,是由王派快板的开山鼻祖,王凤山老先生所创造。
如今艺
都进了园子,但是天气不好,依然会影响上座率。
下雨天,跟艺
,半点都不配。
仇敌!
一个多小时的早课做完,胡炎的脸上已经冻得红通通。
隔壁的柳清雨,也已经做好了早餐。
“炎炎,吃饭啦!”
转眼,看到胡炎的脸,柳清雨直接吓了一跳。
“脸怎么啦,这是烫伤了,还是冻着啦?”
胡炎笑道:“没事儿,就吹了一会儿风!”
柳清雨半点不信,再一想:“不行,我爸妈就要来了,看你这脸,指定又以为是我打的。”
胡炎无语道:“姐,咱俩都二十多了,你还以为是小时候呐?”
“对哦!”柳清雨一愣,貌似才想起来,旋即又摇
,“也不行,有病就得治!”
说完,起身出去。
转眼,拿了两样东西进来。
“这瓶是甘油,小时候用的那种,这瓶是我的护肤品,很香的,你选哪个?”
胡炎想都没想,拿起甘油,开始涂脸。
监工柳清雨眼睛一直盯着。
“耳朵边没涂到……”
“下
,下
那儿……”
整张脸全部涂完,柳清雨这满意的点
:“嗯,不错,吃饭,吃饭。”
俩
坐下,她夹了一筷子炒
蛋到胡炎碗里。
“炎炎,这是我在村里买的土
蛋,很有营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