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户籍安置(1/2)

第二百八十三章户籍安置

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八天,当不再有新的流民赶往京城的时候。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京城对这些流民的安置也下来了。

对愿意重返故土的百姓,每人发十两银子安家费,并且发三十斤的粮食,作为路上的吃食。

十两银子等到回到原来的地方,由当地的县衙发放。

统计流民的数量和地址,每一个县城的流民都会再派四个官差护送,同时也是威慑当地的县令不准贪墨,阳奉阴违。

至于那些不愿意回原籍的,则没有安家费。朝廷会把他们逐一放到京郊附近的村子,然后户籍落在京城。

朝廷此举也是下了血本了,把这弄成了一个非常好选的选择题。

一个人能得十两银,三十斤的粮食。

一家要是有个七八口,直接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留啥京啊留京。

回家坐等银子天上来不香吗?

虽然朝廷明示鼓励大家回原籍,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经得住金钱和粮食的诱惑,坚决留在京城的。

这一部分人,除了是不在乎那点子银钱的,大多是原籍没什么值得留恋的,甚至是在原籍就算有银子也活不下去的。

楚念柒她们就是那不在乎银钱的,她们本来就是为了户籍来的,咋可能为了一人十两银子又跑路呢?

就是她每天让王爷爷拉车捐出去的粮食也不止十两了。

而楚吴氏等人,可算是咬紧了牙才坚持住留下来没有回原籍的。

楚梁明年春天要参加科举考试,一来一回太浪费时间。

且留在京城,他日后考中了功名,也方便家里的侄子侄女嫁娶。

一听说可以给自己的闺女找个好婆家,儿子娶上好媳妇儿,李氏立刻就心动了,成为坚定留京党。

楚吴氏还是心疼那几十两的银子,有点儿舍不得,还是梁小珍劝了劝她,才最终同意下来。

而楚家二房自那天与楚家老宅的人决裂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朝廷政令颁布下来,他们是想着,楚吴氏那样见钱眼开的人肯定是放不下那一人十两的巨款,肯定会回老家的。

这样一来,他们还不如留在京城。反正回老家也是一无所有,还得对着楚吴氏那样一个难缠的老刁妇。在这里也是重头再来,还有奔头

两相对比,留在京城简直是不要再坚定的决定。

流民安置妥当后,城门也逐渐打开,城内有亲戚证明的人,可以进城。

这一天,段矮胖带着他一家的矮胖回城了。

临别之际,他竟然还有点儿不舍。

主要是楚念柒每次带来的食盒太好吃了,每天花样不断,都是他从来没吃过的好滋味儿。

他还美其名曰想跟楚念柒一起开个酒楼,可惜被楚念柒断然否决。

大蛋糕自己一个人吃不香吗?

她是缺钱?还是缺技术?还是缺人手?

为什么要带一个矮胖子来分一杯羹?

至于扯着段家大旗送粮食的事情,楚念柒一点儿也不心虚气短。

这不还给他们老段家博得好名声了嘛?

流民一批批离开,这些留京的人也统计好了名单。

林氏化名奚林,丈夫死了,带着儿女独自生活。

虽然这个时代对和离女子没有那么苛刻,但到了一个新环境,还是难免风言风语。

直接当寡妇,更省心。

反正她那个爹,活着跟死了也没区别。

林一等人是下人,不需要入户。王神医和廖先生算是暂居的客人,也不需要。

于是,奚林作为户主,带着一双儿女,在五杨村落户了。

这个村子,因为村头长着五棵杨树,故名五杨村。

值得一提的是,张大雁等人和楚家二房的人也被分到了这个村子。

这个村子里姓杨的人居多,之前也是一个大村落。

只是十几年前发生饥荒,村里人也逃荒去了,就剩下了三十几户人家。

北方人会逃荒到京城,京郊外的百姓,也会逃荒到江南这等鱼米之乡。

因为灾荒太大,朝廷有心无力,也不可能护住大夏所有的百姓。

辽北地区还有个匈奴人虎视眈眈,朝廷也不可能把军饷挪用了。

所以最后苦的也只能是百姓。

村长按着上面的指令,给每家每户分了宅基地。

林氏母女选择了靠近山脚下的那一块,并且花了几百两,把周围的一片竹林和山脚下的一片地都买了下来。

等到城下的流民都走了,留京的流民也都安置妥当,已经九月下旬了。

今年的中秋节过的潦草,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