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豳风·七月》解析(1/5)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之觱发,二之栗烈2?。无衣无褐,何以卒岁3?三之于耜,四之之举趾4。同我子,馇彼南亩田畯至喜5。

首章:言寒暑之变,总起全篇;继言秋冬以至于来年开春时的天气变化及各种活动。

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二:“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吹繁栗。”又曰:“万象唯风难画。”

【注释】1、七月:夏历七月,阳历的八、九月份。流火:大火星西偏。流,偏向。火,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二颗星,称心宿二,因其最亮,又称大火星。古在早晨(旦或傍晚(昏时分观测它在天空的位置,以此来判断时令,如《左传·昭公三年》:“火星中而寒暑退。”伏虔注:“季冬旦中,大寒退。”是说冬天最后一个月开始之的早晨观察大火星,看见该星在南天正中,即意味着寒气退却、暑气升进,亦即春天开始了。这是早晨观察。又如《夏小正》载:五月“初昏,大火中”,是说夏历五月开始之的傍晚黄昏时分观察大火星在南天正中。这是在傍晚观察。诗言“流火”,是说夏历七月的黄昏时分观测大火星,其位置已经偏西了。九月:夏历九月,阳历十月左右。授衣:向农夫颁发衣服。一说,“授衣”是将丝麻之物制作冬衣,因为九月丝麻之事毕。 2、一之:周历的正月.即夏历十一月。觱发(bìbō:寒风吹拂引起的响声,犹言噼里啪啦。二之:周历二月,即夏历的十二月。栗烈:即凛冽。 3、褐(hè:兽毛或麻质粗布衣。卒岁:过完一年最后寒冷的子。 4、三之:周历三月,即夏历正月。于耜(sì:修理农具。于,词,一般用在动词之前。《夏小正》:正月“农纬厥耒......初岁祭耒”。四之:周历四月,即夏历二月。此诗在历法上,夏历、周历兼用,十一月到次年的二月,用周历,即一之、二之、三之、四之四个月,其余用夏历。四个月正好为农闲时。趾:镒,一种如后世铁锹之类的木质农具。趾,通“兹”,于省吾《新证》谓“兹”即《孟子》“虽有磁基”之“滋”。 5、同:聚集。馇(yé:馈食,即送饭到田的意思。古时春耕有重大典礼,称籍田典礼,周王要亲自参加。这一天,公家要馈赠在官田地上无偿劳作的农民一顿饭食。南亩:犹言田亩。古代以向阳田地为上。南亩即向阳之田。田畯(jùn:田官。至喜(chì:分发食物。“至”同“致”,“喜”同“馆”,饭食。据周礼,每年开春都要举行籍田大礼,田酸向参加典礼的农夫农分发食物即其中礼数之一。西周《令鼎》铭文“王大错农与麒田,锡”之“锡”即指此。“馇彼”两句反复出现在《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和《大田》等几首农事诗篇中,是诸诗创作时间相同的证据。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春载阳,有鸣仓庚2。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3。春迟迟,采蘩祁祁。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4。

二章:言春采桑之事。钱锺书《管锥编》:“吾国咏''伤春’之词章者,莫古于斯。”全篇格调强健,此章则别见妩媚。

【注释】1、载阳:开始变暖。载,开始。阳,暖。仓庚:鸟名,即黄莺,学名黄鹂,北方多为黑枕黄鹂,羽毛黄、黑两色相间,有一条黑色的羽毛带从嘴部过眼角直到颈部,“黑枕”即由此得名。其叫声婉转亮丽,毛色鲜艳漂亮,有强壮的红色长嘴,捕食昆虫。此鸟春天来到北方,《夏小正:二月“有鸣仓庚”,正值小麦将熟、桑葚甜美时,故俗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又《说文》:“仓庚也,鸣则蚕生。” 2、懿筐:筐。懿,,遵:沿着。微行:小径。爰:于此。于焉的合音。柔桑:桑。 3、迟迟:春舒迟的感受,犹言“暖洋洋”。采:茂盛。《夏小正》二月“荣革采蘩”。荣、采相对,可知“采”为茂盛义。蘩:白蒿,一年或二年生本,开白色花。种类很多,盛壮时各有特征,秋季枯时又不易分别。《毛传》:“可以生蚕也。”办法是先把蘩用水煮,之后用汁浸泡蚕子,可促使蚕子同时孵化。不过,《毛传》所言,只是蘩的一种用途。《周礼》记载春二月,年轻学,舍采,合舞”,舍采即舍菜,即有芬芳气味的菜蔬,是包括蘩在内的。“舍采”之蘩可能与沃蚕之蘩不是一种,前者或为喜生水边的种类。祁祁:众多。“春迟迟,采蘩祁祁”两句,只是写春天光景而已,是采桑眼中所见。 4、伤悲:伤春,春心惆怅。《毛传》:“春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差不多。公子:诸侯儿也称公子。同归:一起出嫁。《夏小正》:二月“绥多士”,即“冠子取之时也”。这两句是说,少想到公子出嫁时,也是自己嫁的时节了,心中不免惆怅。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桑2。七月鸣鵙,八月载绩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4。

三章:言三月之事,由条桑写到纺绩为裳。句法打两句为一意群的惯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