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玉鼎失足何所归(1/2)

说到这里,归无咎眼中显出一难明的笑意,续道:“这一身道打扮,三四十岁的模样,身着一件墨色道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他长相其实英俊的很,更重要的是气质韵味极为特殊,明明是他出现在我居住的偏殿中,可是我却觉得颠倒了过来,整个殿宇、一切物事,包括我自己,都是他这一道身影的附庸。其身体本也是再平凡不过的实体,但又如清溪流泉般了无行迹,仿佛历劫根尘,触处圆融。”

“好像瞬间就让产生一种觉悟,这虽然没有如道书中所说的驾雾骑鹤、顶庆云等种种异象,看起来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但其实是一位高明到我无法想象的修道者。”

文晋元眉微微一挑,似乎对归无咎如此肆无忌惮的描述这道的形象有些意外。如果不知其身份时还好说,现在久,必能隐隐约约猜到他的身份。

归无咎似乎明白文晋元心中所想,平静道:我辈修真之士,心中唯有大道而已,前贤上真,也不过是领先一步。越衡一门的传统,对于前辈高,也都是执礼如一罢了,却不必如凡夫俗子,顶礼膜拜,生出种种迷信。”

文晋元点同意。

归无咎续道:“那道见我处于惊疑之中,也不说话,举起右手食指,轻轻点在我的额上。刹时间脑海中便多出许多讯息。”

修道的资质不仅仅是灵根品级而已,而是分为三种,缺一不可,号称为三元嘉会,又称为三相之资。

道基,道念,道缘。

道基,便是灵根品级。灵根品级高低每差一等,气走周天的速度便要相差数倍。道念,指的是对大道至理的理解能力,悟慧心。这二者相对容易理解。

至于道缘,修士在修道的过程中要面临种种歧途诡道,哪怕修炼直指大道的最上乘功法也不能避免。其中所有修士面临的共问题,被总结为九大劫七十二小难,共八十一种,合称九九玄关。但是除了这些共的问题之外,还有许多个的问题,任是名师良友也是束手无策。

面临这样的关,修士往往需要在数条无法验证的道路中凭借直觉随机作出选择。若侥幸作出最佳选择,那算是运道甚好;作出错误选择,轻则元气大损,重则断了道途,甚至有命之忧。

而道缘愈佳,自身的直觉也就越准确。

然而自上古时代以来,极漫长的岁月里,修士资质的考验便只存在道基---也就是灵根的概念,而没有道念、道缘的概念。

直至今,除了那些极少数大能之士和根底厚的修士,多数依然不知道道念、道缘之奥妙。这是因为,身具灵根的修士,便宛如天地锻造的一只炉鼎,无论炉鼎本身优劣如何,三相之资便像是这炉鼎的三只脚,纵然有小小误差,也不会差距过大。

一般而言,若是一名修士灵根资质是四品,那么他的道念、道缘高不过三品,低不过五品,总之上下差距不会超过一品去。

于是大家认为,灵根优异的修士,自然悟超卓,福缘厚,将之看做理所当然的事

直到一些近古巨派的大能,在数十万年前,通过一些极为偶然的例子,看出玄妙。有一些本被寄予厚望的天纵之才,灵根上佳,悟超卓,却偏偏运气极差,遇到一些小关便损伤气脉,走火魔;有一些灵根平庸的异才,偏偏见识超卓,对道法的理解甚至胜过超越自己一个大境界的修士。虽然这种况出现的概率何至于万分之一,但终于被窥奥秘,号称“身如鼎,三相如足”。这种及其罕见的况,被称之为“玉鼎失足”。

玉鼎,形容本为良才美质;失足,指的是三相中有两相超卓异常,但有一项却极其拙劣,甚至近乎于无。

文晋元听到这里略一沉思,已然明悟:“原来归师兄是玉鼎失足之象。”

归无咎续道:“据这道传来的意念,我的道念、道缘俱为一品,竟然是衡越宗立派三十六万年来的第三。相应的,灵根品质只有八品下。”

“而玉鼎失足的三种况之中,道基不足是最坏的一种。”

“如果缺的是道念,可以选择修习至纯至简、返璞归真的功法门,暂时回避奥繁复的大道之理;如果缺的是道缘,其实也可以有种种神妙法宝庇护,稍稍挽救一二。”

“当然,这些问题最终是避不过的,道法修行到斩天二分的最高境界,如果道念、道缘不能圆满,那最后一步便无法迈过。”

“可是那等物,那等境界,周天万界千万年之间也出不了几个,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能够修炼到那一步本身就算是的道大成了。”

“但是道基不足,灵根品质太低,那就很致命了。”

“灵根品质每相差一等,修行进步的速度变相差数倍。相差二等,便是相差数十倍。三等以上的差距,即便再神效的丹药不计成本的服用,也无法追赶得上。更要命的是,修道九大难关七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