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玄将启 暗影重重(2/2)
跌坐养气,似乎正在静静等候“探玄会”开启的时间。
而西南角却有一穿着污浊长衫的枯瘦青年,手执一柄铜骨折扇,前后左右胡晃悠。过了一刻,这青年席地坐下,折扇
到左手。右手中清光一闪,突然多出一柄饱蘸墨汁羊毫细笔,在那扇面上细细涂抹。
“林台”正中央处,一个方巾便服的中年修士坐在一方石台上,手里捧着一册书卷。而距离他正南方向的二三十丈处,有一挽双刀髻、身披大氅的
子默默站立,目光遥遥接向南方,似乎正在观赏“百柱千门”列屏阵的种种奥妙。
这四看似互不相识,隔如参商。同时他们并未遮掩行藏,而是大大方方将自家气机放出。俱是金丹一重境修为,在“林台”上数万
中,大约只是中等。
若更进一步观看他们气机之流转:或轻飏疏宕如弱柳扶风,或重浊凝滞如垒土千重,或裂腾涌如山岩迸发,或冲盈随时如佳木扶摇。可谓截然不同,殊非一家。
除非有韩安世、舒永延、秦梦霖一流的眼力,方才能够察觉些许诡异不凡之处。换作任意元婴真来此,数来数去也只会以为金丹二重以上者当是二十三
,而将这四
放过。
不过这四在归无咎眼中却露出了
绽。因为这四
气机虽以极高明的手段遮掩变化,但若抽丝剥茧,返璞归真,便能轻易感应其所修功法和星月门桑道
同属一路。
这当然不是归无咎凭借自家眼力做到。十年之前归无咎彻底炼化桑道金丹,化作金
虚丹以为己用。再加上他所修功法至微至玄,方才有了这份敏锐的感应。
不过星月门是否只有这六前来,尚不能下定论。
因当初桑道坏了道途之前,本是星月门上下寄望极重的后辈弟子。其所修功法必定是门中第一真传,类似于《通灵显化真形图》在越衡宗的地位。
那四和桑道
功法同源,只能说明四
在星月门地位极重,修为至少也是金丹三重,甚至是金丹四重。但星月门是否派遣了其余修习二流功法的弟子以为辅佐,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归无咎揣摩星月门的立场行事。派遣手过多过杂,似有不妥。但若只这四
前来,有将无兵,恐怕也非正着。
那些断了道途的金丹一重境修士中多半是有星月门潜伏手的,只不过数量不会太多,约莫在十余
上下为宜。
除了星月门四,其余金丹二重镜以上者均未掩饰自身修为。
同样以金丹感应之法,归无咎亦寻定了余玄宗二的方位。
其中一是个高冠云履、手持拂尘,丰神俊朗的中年修士。此
站定“林台”正中的一处位置。因他神态中一
矫矫不群、曲高和寡的模样。周围十余丈内并无一个
影前来凑趣。
另一却是归无咎的旧相识。一个窈窕身姿的
修,
挽十字髻、身着七彩霞衣。她的面目虽以轻纱遮住,但归无咎辨认的清楚,正是两度相识、曾任秦梦霖护卫首领之职的奚轻衡。
但这并不意味着余玄宗自家派反较星月门为少。因为余玄宗功法与他派不同,三道真传地位无有高低之分。唯有这一辈
道的年轻弟子,或许已经转修秦梦霖所著功法。
归无咎也是通过“山林王”武德之那一枚金丹锁定了二气机。并非这一脉功法的
立在此地,归无咎却难以辨明。
若每一门真传都是派遣二至此,那余玄宗所遣主力
手就不是二
,而是六
!同样作为地主,随侍进
的金丹一重境修士数量也必然更多。
事实上“林台”内正有五六个归无咎捉摸不透的,极度疑似余玄宗门下。
不过除却最值得主意的余玄宗、星月门两方。归无咎在群中还发现了“一个半”
,隐隐有熟悉的味道,让他大感兴趣。
“一千。”
“一千三百。”
“一千五百。”
……
就在归无咎仔细思考二的身份时,连续不断的声音打断了归无咎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