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沧海桑田俱往矣(2/3)
世界之中的玉简,与归无咎从前所用大不相同。
这玉简稍微有些发黑,似成酱色,据说并非以玉为材质,而是用三种野牛的牛角制成。
至于形制,也并非竹简一般呈均匀的签条状,而是一粗一
细,粗的那
凸出半个
掌大小,仔细说来,倒和簪子有几分相似。
使用时,将粗大的那一刻上
文的一面贴在手背上,默运神意勾引,便能汲取其中内容。
归无咎寻一处竹榻,安坐其上,抓紧时间汲取本土文明中的一切。
首先观览的,并非修道界中事,而是本土文的点点滴滴。这些消息并非记载于玉简中,而是笔之于一本本厚厚的簿册。
不多时,归无咎就寻到了所谓“九礼”礼节的记载。
冠礼,婚礼,见礼,饮礼,食礼,礼,聘礼,丧礼,祭礼。
繁简有别,各有千秋。
其中“见礼”一节,先行礼者乃是掌心相对,十指叉上天的姿势。而回礼之
依照所处环境、身份不同,有三种回礼方式。
其一是双手十指嵌相叠,横置胸前,手背朝天;第二种是左手伸直,右手握拳,右手置于左手之上;第三种是双手张开,掌心向外,双手食指和拇指相连,比成一个“心”形。保持姿势,弯腰一拜。
按照方才归无咎和钟离意相见的场合,应该是回以第三种比成“心”形的礼节。
将凡间风俗文、奇闻轶事、古今史传稍稍看过一遍,归无咎转而投向那一堆玉简,记载本土文明修道界之事的材料。
这一看之下,让归无咎大开眼界。
大世界中,除却道修士,尚有妖,魔,
怪三种生灵。
而道修士之中,按照修行道途之别,又分为仙道、神道、巫道、武道,
阳道五家。五家之中,仙道最为尊。
巫道、武道、阳道乃是上古所传,早已式微。纵有大能传承,多半也是一脉单传,隐于山野暗处。这且不必多说。
而归无咎本土文明之后,之所以感到格格不
,正是由于“神道”一道,事关本土
道文明的一处大变革。
正是这一变革,使得本土文明之中的形势,和杜明伦向归无咎介绍的形势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三十六万年前,十二位大能观望紫微大世界一瞬得出的结论,本土文明的道修士,涉猎的境域之广,相当于整个紫微大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那时所谓“涉猎”,不过是芝麻撒在面团上,只得一点,不及其余。修和妖魔相比,依旧极为渺小。大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域依旧是妖魔肆虐之地,
道文明,不过是分割在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城邦中。
这些城邦,依照修道比例多少、修为高低,分为圣城、仙城、凡城三种。
城池治所之外,必定是烟罕至的荒蛮之地,譬如当时这《大界正图》的落足点、天祐神侯侯府的前身。
但是三十余万年之前,道文明之中,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号称“圣教合流。”彻底改变了
道文明的面貌。
道文明中的修炼法诀,传承不知几千万载,流布宗门亿万,不知其数。其中,八大经典传承完整保存,能够修炼到天玄上真的宗门,乃是
道文明中的真正巨擘,其数目大约有数百家。
这数百家巨擘宗门,除却天玄上真坐镇之外,每隔数十万载,或有宗门相继涌现出劫道尊一流的
物。这等
物每一代中通常不过五六
,至多不过十
。
按照常理说,到底哪一家有此等物坐镇,各家都说之不准,唯有从哪家宗门最杰出的天玄上真突然销声匿迹,从而推断出一二。
因未明虚实之故,纵然某一家有劫道尊镇压宗门,也不敢说必能凌驾其余数百家宗门之上。
但是三十余万年之前,却生出惊天剧变。
两家顶尖宗门,乾元宗和上清宗,几乎同时成就一位劫道尊。
不是普通的劫道尊,而是紫微大世界,由古至今,最顶尖的
劫道尊!
九大上宗,天尊大能。斩却天之分,想要飞升,随时可以成就。而本土
道文明中,亿万年来产生的
劫道尊,一百个中倒有九十九个最终陨落于天
劫力之下,不得超脱。能够飞升成功的,寥寥无几。
而乾元宗和上清宗这两位劫道尊,一旦成就,便生感悟:如到了心意指引之
,必定能够飞升而去。其根基底蕴之厚到了何等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两位道尊一拍即合,以为若两家联手,即便其余各宗隐世的劫天尊联手相阻,也全不在话下。
由此,改宗立教。
乾元宗改名元教,上清宗改名清教,二教合流,统称为“圣教”。
自“圣教合流”始,尽逐百家,独尊圣教。
天下唯余显教一支,其余巨擘宗门,即便有劫道尊和天玄上真坐镇,也不得不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