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神空殿前论对策(1/3)
高出地表不知多少的天空中,云层呈现奇特的圆环状。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是一个环,而是大小九个。大环套着小环,内外九层。在最内层的“云环”中,矗立着一座如塔如柱的圆形殿宇。
照理说这种层层叠叠、又高又瘦的悬塔形建筑,在修道界中并不罕见。
但是眼前这一座却有些特别——它的大殿屋檐,实在是延伸地太长了一些,远远超过了殿宇本身所需要的界限,绝没有什么美感可言。至少,这肥大屋檐无缘无故把一座雄伟高殿,衬托得甚是窄小。
若是殿宇的屋檐再往外延伸个数百丈,不免让怀疑,此殿的形状是仿造撑开之后的雨伞形状而建立的。
巨大的“屋檐”之下,暗藏着一块若隐若现的牌匾。匾上五个大字:神空经行殿。
此殿看着又高又瘦,仿佛百层高塔。其实不然,此殿内中只有一层。里外通透,不留小间。此时殿内空空,一览无余。尤其抬
所见,极旷极高,幽
眩目。
环视殿中,略微阻拦视线者,不过立柱二十四道,以及每隔二三十丈,便设了一只火盆,当中着一根火把。
一般而言,使用火把自然是为了照明。可是此殿中却截然不同。殿内从整齐划一的地板,到纹饰繁缛的悬柱,以及低矮的玉阶,正北石台。全部是半透明的金黄色,光华灿灿,仿佛置身极乐净土。
而那一根根火把中所散发的橙中带黑的火焰,不但不是照明,反而像是收光,收敛出一片片暗淡凝实。
此建筑中出云天的大排场,显然不是寻常宗门所能拥有的。而数百隐宗虽然地隔南北,但却很是一致地崇尚黑、白、青色,绝无哪一家造了这样一间鎏金闪耀的明黄正殿。
更何况——
此殿之通博雅丽,正大清明,气度隐隐然在各隐宗之上。
此时大殿之中,有相貌甚是年轻的一十六,俱是元婴修为,左右各八,分列两侧。一块长逾两尺,宽约尺许,仿佛诏书模样的“玉筑”,以及五六枚玉简,三四个光芒闪烁、卵石大小的圆球,在这十六
手中分别传递,伴随着光影明灭和低语
谈之声。
这一十六,相貌气质俱都极为不凡,尤其是左右上首的两位。
左侧上首这,身量高大,却冰肌玉骨胜过
子,虽然并不是一直保持着纹丝不动的姿态,但是从观感上,哪怕是动,也让
觉得稳如山岳。
右侧上首的却是个子,仪态安娴,双目紧闭。此
睫毛比常
长出许多,几乎留下两道弯弯黑影。她时不时伸手,从身畔陶罐中取出类似坚果的东西丢进
中,轻轻咀嚼。
可以看出,她虽然闭目,但是既不是定,也不是行功,而是一种一以贯之的习惯。似乎她打定主意,不以双眸见世界。
这两气机之幽、密、微、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隐宗真传之中境界最高的荀申,至多也不过与这两
并驾齐驱罢了。
而剩余十四个虽与左右上首二
有所差距,但同样个个不凡。其中至少有八
,境界不在代螺宗“岚”之下。另外六
虽然稍逊,却也差距不远。
正北主位,九尺高座上端坐一。此
看着五六十岁年纪,骨架虽大,身形却枯,身披一袭方格灰袍,气度凝徐。
若有盯着他看,感应良久,方能察觉他平凡身躯之中蕴藏着搬山填海的巨大能量。此
,赫然是天玄境的修为。
但是他好似有意克制,不把身上颠倒乾坤、反客为主的磅礴气机散发出来,好像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局外。
此身后有一
扮男装的童儿。
那小童双目一眨不眨,盯着不远处一只青铜沙漏观看。终于,时机一至,小童不知自何处掏出一柄铜锤,在脚边一只锣鼓上重重一击。
整个大殿之中,传来悠然不绝的鸣响。
但是这位身披方格袍的天玄上真,依旧是事不关己的态度,只轻微一点。
此间是甚所在,并不难猜。
近数千年,圣教祖庭也有一桩制度兴替。
在乾元、上清二宗合流之初,圣教祖庭其实是如同近刚刚合盟的隐宗一般,在数十位天玄上真中择出九
值,共同执掌宗门大事。
但是如今此制却已变革。门中大事,尽数托给十六位嫡传弟子,在每年一度的神空经行殿“年会”之中充分讨论后,集体处断。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每年都有一位天玄上真
值旁听。只是绝大多数时候,这位天玄上真都是只带了耳朵和眼睛过来,不置一词。
此时,殿上这位身披方格袍的天玄上真,道号“三摩”,正是这一年的值旁听之
。
锣鼓声后,殿中十六,俱把板契、玉简等物收起。只是诸
仪容态度,依旧甚是松散安详,并没有刻意地正襟危坐。如那右侧上首的
子,依旧是闭目品尝零食不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