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战余波 所谋真义(2/3)

蛇一族的根本秘法,便是方才最后被摧毁的巨塔了。此物号称‘三分倒悬,蛇行九窟’,本能照影三,使三位妖王三内具备妖祖境界的修为。用足三,须蕴养千载。只是此塔每隔九万六千载便能失效三年。恰好便教圣教捡到了这个机会。”

归无咎心中反复琢磨,言道:“腾蛇一族这镇族手段……就算无有这绽,似乎较你孔雀一族的手段也要逊色一些。”

孔萱连连摇首道:“两家手段,各擅胜场。平心而论,若是腾蛇一族这手段无有绽的话,反倒是更胜一筹。”

“方才所言,巨塔照影三、提升修为的本领,只是‘三分倒悬’。还有后半句‘蛇行九窟’,说的是得了照影的三,心境默运,可以在本族界图记载的所有地域中,择定九处。悄无声息的便能来回穿渡,天下间任何结界禁阵都拦阻不住。九地之间,当真进退若神。”

归无咎心中了然。

三分倒悬,蛇行九窟。这两种手段合于一处,等若造就三位行事全不可控的妖祖。若是其余势力敢于对腾蛇一族下手,其反手就能将你老巢端了,根本无法阻挡,亦无法将其拦截留下。

孔萱又道:“若是动用神通未满三,便不需千年蕴养。此法一旦动用,显露伟力,至多半,便可迫对手签城下之盟。所以一次仅能动用三,看似是莫大局限,其实也足够用了。”

这些机密讯息,皆是孔雀一族大能推演之后,通过孔萱之传达于归无咎处。

事发之前,以孔雀一族的手段,绝不等能将此等机密尽数推演;但这桩大事一旦发生,更多的因果缘起落到实处,甚至能通过“真宏二象仪”观览其过程,那将之推演出来,便毫不费力了。

荀申言道:“腾蛇一族妖祖虽侥幸逃脱,但此塔既毁,无了‘蛇行九窟’之法以为辅佐,单凭他一之力,也无法掀起什么波了。”

归无咎点称是。

且不谈这位腾蛇一族妖祖功力大损。就算他恢复圆满,再想去报复回来,也是千难万难。两大胜地有显道、应元二位坐镇,那是不用多想了;就算其余道宗、天,毁去一处,圣教也不至于伤筋动骨,而他自己却注定是有去无回。料想他也不会做如此不智之事。

唯有先行蛰伏,以待时机而已。

归无咎此刻又想到了一

有过一面之缘的腾蛇一族嫡传,腾惊。此虽并未与之,但在归无咎心中也是留下了一定位置的。

按照道理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劫道尊布下的手段,区区一位元婴修士,如何能够避过?腾惊也多半是身处方才千万浮峰中的一座,在雷劫之下彻底亡故了。

但是此心识之妙,与里凫族箴石各擅胜场,不知是否有前知一线,事先逃过此劫的机缘。

……

亿万里外,一株玉树,宝光盈盈。

这珠脆玉树,高不过三四丈,却辉光流行,莹润欲滴。观其形貌,似乎是一株梧桐树。

树下数围坐。

其实若有功行湛之细心观之,便能发现这珠三四丈高的梧桐树只是一道虚影而已。但止观此影,对于此树本体的博大雄伟,亦能管中窥豹而见一斑。其镇压四极的浑厚本源,较之孔雀一族诞下八十一界的大桑木,似乎犹有过之。

树下围坐之,个个光鲜亮丽,明洁如玉,金光起伏之间,几乎看不清其面容。只从气机上看,全不下于天玄境的修为。

这几所围之物,一看便知其用途——

但又异常古怪。

此物是三尺多高,陶土所铸。说是水缸,苗条了些;若说是陶瓮,又稍微嫌大。

之所以说此物一观便知其用途,是因为这“陶瓮”四围之纹饰,正是卜筮之道的常用法门之一,因此可以断言,这是一件卜具。

但是卜算之宝,尽是有种种千奇百怪的阵盘、阵图、卜签、钱卦等物。水缸之形的卜筮之宝,却是前所未见。

水缸之内,有八分满的“清水”。

看着像是“清水”,明亮透彻。但又有一种凝固厚实的意味,更像是某种胶质,亦或是淡蓝色的水晶。

清水也好,水晶也罢,此物并非是彻底清澈无暇。当中一眼可见,藏着许多琥珀标本一般的内容物。观其形貌,大约相当于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子”。

细看这些小石子的分布,大致分为三层。

最高的一层,共有一十三枚。其中八枚居中,五枚居外,距离“水面”不过半尺上下。

稍次的一层,间隔了五六寸高,共有一十二枚。

至于接近水缸底部的下层,那数量就多了,宛若细小沙粒,数之不尽。

其中一,伸手一点。

那位居最上层的八枚小石子,其中一枚忽然崩碎,然后被这瓮中的“清水”彻底化去。

围瓮而坐的五,各自伸出一只手掌。一身变幻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