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同年(求月票)(2/3)
”在大门外等候着的周筌,一见了玉柱,当即含笑长揖。
玉柱赶紧长揖还礼,笑道:“竹生兄,太过客气了!”
上次见面时序过齿,周筌已经二十七岁了,比玉柱年长十多岁,自然是兄长了。
周筌领着玉柱,一路进了他专门会客的内书房。
这个时代的官宦之家,会客的场所一般有三个,西花厅、内书房和外书房。
一般
况下,外书房、西花厅和内书房,接待的客
重要程度,依次递进。
分宾主落座之后,周家的下
上了茶,周筌端起茶盏,朝着玉柱微微举高,这才低
小饮了一
。
玉柱品了
茶,嗯,居然是他平
里喝惯了的,宫里赏下来的碧螺春。
周筌的父亲周匡,是现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官职虽然仅为正五品,实权却是不小,求他办事的
多如牛毛。
因此,周家有宫里喝的碧螺春,也就不足为奇了。
“玔卿贤弟,我听说吴大学士点你为会元的时候,踌躇了很久。”
玉柱今天主动来回拜,周筌的心里多少有些感动。所以,他为了让玉柱不虚此行,便透露了贡院里,吴琠点会元的实
。
实际上,玉柱早就知道了吴琠的纠结表现。只是,既然周筌主动透露了内幕消息,他除了要表示感谢之外,也需要投桃报李了。
“哦,如果不是竹生兄提及,小弟至今还蒙在鼓里。”玉柱微抬
,拱手道谢。
周筌见玉柱如此的知礼,不由微微一笑,此子可
也!
说句心里话,乡试中举之后,如果不是父亲周匡,
着周筌登门拜访玉柱,他是真心不想去攀附隆科多和庆泰。
怎么说呢,满臣有满臣的升迁之路,汉臣也自有翰林词臣迁转之道,基本上属于互不
扰的状态。
只是,玉柱始终给
一种如临春风之感,这就具备了继续
往下去的基础了。
“小弟听说,吏部的司官,可能会有一次大的调整。”
周筌给的是旧闻,玉柱说的却是周筌此前完全不掌握的内幕消息了,他猛然一惊。
吏部文选司郎中,主要是对吏部之外的官员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吏部内部的司官调整,周匡这个文选司郎中,就无能为力了。
说白了,吏部衙门里的司官调整,满汉尚书和满汉左右侍郎,这六个
坐到一起开会,也就可以直接上折子了。
周匡,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
预了。
“多谢玔卿贤弟的提醒,你不说,愚兄我至今还蒙在鼓里。”周筌赶紧起身,毕恭毕敬的长揖行礼。
玉柱事先提了醒,周匡就可以抓紧时间去走靠山的门路,争取保住文选司郎中的要缺。
假如玉柱不说这个内
,等吏部的堂官们,把事儿都商量妥了,上了折子。周匡再想走门路,可就来不及了。
这就和炒
票一样的道理。你比别
早半分钟知道欧洲
市崩了盘,马上抛光手里的所有筹码,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说白了,越往上层,重要的消息来源,就越值钱,甚至是拿钱都买不到的。
玉柱是何等身份?他说的话,周筌完全不敢等闲视之,当即找来心腹的管事,骑快马去找周匡。
朋友之间嘛,感
需要慢慢的培养。利益上的互补需求,却是骗不得
的。
有了这个小
曲,周筌对玉柱,更比此前亲热得多了。
玉柱这种贵客临门,周筌自然是要招待午膳的。
转至暖阁落坐之后,趁着酒菜上齐之前,周筌唤出了正室夫
和独
,让她们和玉柱见了礼。
周筌的正室夫
谢氏,乃是常州江
名门谢家之庶
。
玉柱在九华书院求学的时候,曾经多次听说过常州江
谢氏,一门七进士的传奇故事。
原本,以周筌的家世,是娶不到谢家
的。只是,周筌的祖父曾任常州知府,谢家差点被土匪灭门之灾,幸亏他及时的出手解救。
谢家为了感谢周知府的出手相救,便和周家定了娃娃亲。
于是,周筌便捡了个大漏,娶了谢家
进门。虽然说,谢氏是个庶
,却也值得老周家夸耀很久的了。
秉承着非礼勿视的原则,玉柱只抬
略微扫了眼谢氏的长相,便把
偏向了周筌那边。
周筌见状,不禁暗暗点
,真乃知礼守礼之
,完全没有旗
的骄横之态。
也许是知道玉柱吃遍了山珍海味,周筌故意安排了一桌子江南的素席。
玉柱果然吃得很满意,赞不绝
。
周筌招呼着玉柱,两
喝得正舒坦之时,下
忽然来报,老爷回来了。
周匡的突然回来,周筌还没明白过味儿,玉柱已经了然于心。
得了内幕消息的周匡,第一时间不去找大靠山想办法,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