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从棺材出来的男人(1/3)

【感谢盟主大大50638223的打赏,在新的一年,愿大佬历遍山河,觉得间值得,愿大佬功成名就,依然肆意洒脱。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

镇子小有镇子小的好处,街里街坊低不见抬见的,无论发生什么事,呼喝一声整个镇子的都知道了。

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有一些备受关注的,也有一些总是被议论的,当然也有被厌恶的,家长里短,闲言碎语,是小地方的特色。

俗话说,寡门前是非多,王寡就是那个经常被议论,也总是被惦记的

王寡不姓王,她丈夫姓王,随夫姓是很正常的事,老王是安民镇的原居民,家庭很是富裕,在安民镇这个小地方,也有一座大宅院,不敢说跟大城池那些比,在安民镇至少是一个高门大户,殷实之家,只可惜,九代单传,到了他这一辈,算是彻底断了香火。

老王有一个相对文雅的名字,王智渊,至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无知晓,王智渊父亲在世的时候,镇子上的称呼其为小王,当其父亲去世之后,小王也就变成了老王。

说起王智渊一家,镇子里的都是摇叹息,觉得家门不幸,娶了一个克夫命的媳,不过,除了叹息和背后议论之外,没愿意主动靠近王家。

在镇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有几个代代相传的禁忌,镇子东边的荒山不能去,镇子后山的太行山不能,镇子的老槐树不能动,还有就是王家不能靠太近。

至于缘由是什么,老们从来不解释,因为他们的祖辈也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王家在安民镇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可丁凋零,从王智渊祖上开始,王家都是代代单传,王家在镇子里有田地,却从来没有种植过,都是租给镇子里其他种植,租金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而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耕种是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可王家却不是,他们一家的吃住似乎是无穷无尽一般,或者说,他们家的吃穿用度全都靠买,而这钱怎么来的,也没说的清楚。

王智渊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安民镇,有说他是去参加科考了,也有说他是参军伍了,还有说他是闯江湖,甚至有觉得王智渊是去修行了,可真相到底是什么,没知晓。

王智渊是被母亲一手带大的,他爹一年到都在外面,不知道忙些什么,在其八岁那年,他爹回来了,不过是被抬回来的,一个红漆棺材,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放在了王家的家门

老王死了,没知道他是怎么死的,甚至没有知道老王回来了,只是在看到老王家门挂上了白灯笼,他们才知道老王家出事儿了。

不过,镇子里的老已经习惯了,王智渊的父亲是这样,王智渊的爷爷也是这样,都是离开家乡,然后横死在外,尸体被送回来,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

王智渊的母亲是一个很漂亮的,也是一个很守本分的,这个长的柔柔弱弱,很有江南子的风,说话做事有规有矩,显然是出身大家,可这样的却跟着王智渊那个粗鄙的老爹来到了安民镇这个小地方,不知道是王智渊父亲艳福不浅啊,还是那个的不幸啊。

王家似乎有个习俗,男子在十六岁之后,就需要离开安民镇,然后带个回来,每一代都是如此,王智渊自然也不例外,十六岁离家,二十四回来,走的时候是一个,回来的是两个

可惜,王智渊第二年就死了,同样是尸体被放在红漆棺材当中,被送了回来,而他带回来的那个儿,肚子不争气,并没有给其留下一儿半

在王智渊死后的第二年,镇子上就来了一个瞎子老,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那个风雪夜,第一个选择接纳这对爷孙的,也是王家,不过,从始至终,许一凡和孙瞎子都没有进过王家的大门,似乎镇子上的其他也没有过王家的大门。

许一凡小时候见过王智渊的母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如果放在长安城或者东海城这些地方,只能说一般,可放在安民镇这个地方,那确实是一个大美

很慈祥,跟说话细声细语的,对待孩子很有耐心,不过,她在许一凡五岁的时候,就突然失踪了,很多都说是王寡克死了丈夫,又克死了婆婆,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觉得是王寡谋杀了,尸体就埋在院子里,但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些。

王寡的年龄并不大,她来安民镇的时候,好像才十五六岁,十多年过去了,也才三十出而已,王寡长得好看,胸脯大,腰肢细,-也很大,用镇子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生儿子的好材料。

王寡对许一凡格外的好,有啥好吃的,都会想到这个少年,对待许一凡就像对待儿子,或者弟弟一样,许一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